新型传感器材料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索
高天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高天宇,. 新型传感器材料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索[J]. 新材料,2024.10. DOI:10.12721/ccn.2024.158413.
摘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全球性挑战。空气质量的恶化、水资源的污染、土壤的退化等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环境监测作为保护环境、预防污染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发凸显。在环境监测领域,传感器技术作为核心工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新型传感器材料;环境监测;应用分析
DOI:10.12721/ccn.2024.158413
基金资助:

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监测成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环境监测方法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性,而新型传感器材料的出现为环境监测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型传感器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能够更高效、准确地检测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和参数。

1新型传感器材料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

1.1提高监测精度

新型传感器材料中的一些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材料,如分子印迹聚合物等,可以特异性地识别目标污染物。例如,在检测水中的特定有机污染物时,分子印迹聚合物能够根据目标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形成特定的识别位点,从而准确地识别并结合目标分子,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减少了其他物质的干扰。

1.2实现实时监测

新型传感器材料往往具有快速响应的特点。以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气体传感器为例,当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与传感器材料表面接触时,传感器能够在短时间内(几秒到几分钟)产生电信号的变化,从而实现对有害气体的快速检测。这使得环境监测能够及时获取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信息,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实时数据。

1.3拓展监测范围

新型传感器材料可以通过设计多功能传感器实现对多种污染物的同时监测。例如,将不同功能的纳米材料集成到一个传感器芯片上,通过不同材料对不同污染物的响应信号,可以同时检测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汞离子、铅离子等)和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农药残留等)。这不仅提高了监测效率,还能全面了解环境中污染物的综合情况。

2新型传感器材料在环境监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材料成本高

许多新型传感器材料的制备工艺复杂,需要使用昂贵的仪器设备和特殊的试剂。例如,某些高性能的纳米传感器材料的制备涉及到高温、高压、高真空等复杂条件,并且需要使用纯度极高的原材料。这些因素导致了材料的制备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部分新型传感器材料的原材料稀缺也是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一些稀土元素在某些高性能传感器材料中起着关键作用,但稀土元素的储量有限且开采和提纯成本较高。这使得基于这些材料的传感器在成本上难以降低,不利于在环境监测中的广泛推广。

2.2稳定性不足

新型传感器材料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稳定性往往不足。例如,在高湿度、强酸碱环境或高温、低温等极端气候条件下,一些传感器材料的性能会发生显著变化。以基于有机聚合物的传感器材料为例,在高湿度环境中,水分会与聚合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其电学性能或光学性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长期的环境监测应用,新型传感器材料的长期稳定性是一个挑战。一些传感器材料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性能衰减的现象。例如,某些纳米材料在长期暴露于环境中时,会发生团聚、氧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其对污染物的响应能力下降,无法满足长期连续监测的要求。

2.3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有待提高

新型传感器材料在实际环境监测中存在交叉敏感性问题。由于环境中往往存在多种污染物和复杂的干扰物质,传感器材料对多种物质都有响应,导致难以准确区分目标污染物。例如,某些气体传感器在检测特定气体时,会受到其他共存气体的干扰,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在复杂的环境中,除了污染物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干扰传感器的检测。例如,在城市环境中,电磁辐射、噪音等因素会影响传感器的信号传输和检测准确性。对于一些基于电学信号检测的传感器材料,电磁干扰会产生虚假信号,从而影响对环境污染物的正确判断。

3应对新型传感器材料在环境监测应用问题的策略

3.1降低材料成本的策略

加大对新型传感器材料低成本制备技术的研发力度。例如,探索新的合成方法,采用温和的反应条件和廉价的原材料。对于纳米传感器材料,可以研究水相合成法,这种方法相对传统的有机相合成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通过优化合成工艺参数,提高材料的产率和质量,从而降低单位材料的制备成本。寻找成本较低的替代材料来实现类似的传感器功能。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研究用丰富的金属元素替代昂贵的稀土元素。通过深入研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开发出基于非稀土元素的高性能传感器材料,在保证传感器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材料成本。

3.2提高稳定性的策略

通过优化新型传感器材料的结构来提高其稳定性。对于在高湿度环境下稳定性差的有机聚合物材料,可以采用交联、共聚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改性。交联后的聚合物具有更紧密的结构,能够有效抵抗水分的侵入,提高在高湿度环境下的稳定性。对于纳米材料,可以通过表面修饰的方法,如在纳米颗粒表面包覆一层稳定的无机或有机涂层,防止纳米颗粒的团聚和氧化,提高其长期稳定性。在传感器材料的设计和制备过程中考虑环境适应性。例如,针对在极端温度环境下使用的传感器,可以选择具有宽温度范围稳定性的材料,并对传感器的封装进行优化。采用隔热、保温等措施,确保传感器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对于在强酸碱环境中的传感器,可以采用耐腐蚀的材料作为传感器的外壳或对传感器材料进行酸碱防护处理。

3.3增强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的策略

通过分子设计和功能化来提高传感器材料的选择性。对于具有交叉敏感性的传感器材料,可以在材料表面引入特异性识别基团。例如,在检测特定重金属离子的传感器材料表面引入能够与目标重金属离子特异性结合的有机分子,通过化学键合或配位作用,使传感器材料只对目标离子有响应,提高选择性。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和算法优化来提高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在传感器检测到混合信号后,可以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如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PLS)等,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分离出目标污染物的信号,去除干扰信号。还可以开发智能传感器系统,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传感器的历史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自动识别和校正干扰因素引起的误差,提高传感器的准确性。

结束语

新型传感器材料在环境监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能够提高监测精度、实现实时监测并拓展监测范围。然而,目前在应用中存在材料成本高、稳定性不足以及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通过研发低成本制备技术、优化材料结构、分子设计与功能化以及信号处理与算法优化等策略,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新型传感器材料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广泛应用,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张袁金,张群,朱慧花.智能科技在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应用与展望[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5(16):87-89.

[2]宋娟娟,马慧,刘自强.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5(15):62-64.

[3]孔蒙.便携式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及装置设计[D].盐城工学院,2023.

[4]文飘,任婧.二维材料及其在柔性传感器件中的应用[J].防化研究,2023,2(03):40-50.

[5]王蕾.环境气体监测传感器的研发及其在物联网应用中的实现[D].济南大学,202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