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14年——2022年4月主题为“现代学徒制”的文献,共获得9809篇学术期刊论文。
(二)研究方法
1、运用知网自带的分析工具,分析历年发文量的变化、研究机构发分布、期刊分布及发文趋势、期刊发文数量。
2、将在知网的搜索到的所有论文数据导出到CiteSpace中,将关键词自动聚类,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这些年来现代学徒制相关的研究的主要方向,以及历年来研究热点的变化。
二、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基本状况
(一)发文时间从现代学徒制研究文献发表的时间和数量来看,从2013——2019年每年递增,2019年的发文量是1392篇,达到了峰值,之后开始下降,2020年发文量为1517篇,2021年发文量为957篇。2019年是个拐点,可能与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有关,很多机构和个人已经对现代学徒制失去兴趣。2019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标志着现代学徒制由小范围试点转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二)研究机构分布分析通过分析研究机构的分布,可以判断对现代学徒制感兴趣的机构有哪些。发文数量排名前30名的均为高校,其中29所为高职院校,1所为本科师范类院校。高职院校和企业都是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主体,但是高职院校是主要的研究机构,企业几乎没有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三)期刊分布及发文趋势分析从期刊的发文数量来看, 发文期刊主要发表在职业教育相关的期刊上,其次就是经济与管理相关的期刊上。核心期刊的发文量从2014年到2016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从2016年至2021年呈现缓步降低。说明自2016年以来现代学徒制的相关研究愈加困难,愈加难以做出突破性成功。
(四)至今主要的研究方向分析分析图片内容可以得出这些年来我国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方向主要在如下几个方向:校企协同、校企合作、教学团队、信息化、创新创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职业素养等方面。
(五)现代学徒制历年的研究热点变化分析图片可以发现,研究热点从大的方向构建和体系建设转向各个细分领域的探索。从2014年至2022年,研究最多的领域是校企合作,从实践教学、校企协同、协同育人到工学结合、产教融合,这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也符合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三、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热点分析
(1)校企合作方式是最大的研究热点和痛点
现代学徒制研究热点变化可以看出,从最初的实践教学到校企合作到现在的产教融合、产业学院,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容,是现代学徒制能否全面推行的关键。企业的核心目的是盈利,现代学徒制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就是企业衡量是否愿意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一个重要标准。而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尽管企业通过用工,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这种方式见效慢,存在人才流失等风险,相对投入其他资源,不是很划算。另外,培养合格的学徒生并非易事,需要企业有专门的师傅带,需要研发课程标准、课题体系、教学管理等众多复杂的事情,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组织结构,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大的负担。相比直接去社会上招人,到公司进行短期培训或者直接委托学校搞订单班来说,要投入更多。另外,学徒生的培养周期较长,而企业的用工需求是一直在随着市场而变化,招工的时候的需求和用工的时候需求可能不一致。
从发文的机构可以看出,企业基本没有参与研究。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有用人需求,但没有研究如何培养学徒生的需求;二是部分企业尽管做了相关的思考和工作,但是没有发表论文。
(2)政府缺位、行业协会不完善严重影响着现代学徒制的推广
尽管从关键词聚类和词频图来看,政府并没有占据核心位置,但是细看每个聚类的内容,很多都有政府的因素。政府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综合国家需求和就业大局,号召向德国和日本学习现代学徒制,但是缺少具体政策协助现代学徒制落地。从招生(招工)、学习(学徒)、毕业(出徒)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政府。现代学徒制需要学校层面做出的改革比较容易实现,更多阻力在企业,涉及企业的劳资关系、技术转化方式、学徒的待遇、学徒生的等级、保险等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要政府主导才能解决,而目前国家有了宏观文件,各地政府的缺位问题比较突出。政府缺位会导致企业缺乏信心、做事没有政策可依、招工混乱、缺少监管,行业协会也无法发挥职能。
(3)“三教”改革问题显著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落实不到位;教材改革绩效不佳,缺乏突破,存在“换汤不换药现象”,依旧存在偏、难、繁、旧现象,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迫使严重脱节;教法改革创新不够,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任务课程化、课程任务能育化没有很好的实施。现在提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更是很在企业的教学板块融入。
(4)地区、专业发展不平衡,导致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难度增大(红色第一批,橙色第二批,绿色第三批)
在很多文献中都提到了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同时各个专业在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同。从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分布图可以看出,试点单位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从高职院校分布图来看,高职院校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同事这些地区也是工业、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所以东西部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也不同,中西部可能还要考虑到企业的数量、规模是否能满足需求,而东部地区则无需考虑。从专业来看,有的专业所对应的行业更容易实施现代学徒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很多行业本身就对技术性人才需求较大,二是高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参加高考没有考上本科的学生,他们在自律、习惯、能力方面呈现出自身的特点,部分行业更适合他们。
(5)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也是现代学徒制研究的热点,监督机制缺失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的监督缺失,企业在培训学徒生时目标不明确,“用工”和“学徒”尽管是同时进行的,但是目标不同,所以侧重点应该不同,很多企业模糊了两者的不同;企业导师素质参差不齐,缺少监管,对师傅没有明确的标准,对标德国,要求企业导师必须是本课以上学历,有教师资格证,在对应领域有丰富的经验等;企业尽管制定了“出徒”标准,但是浮于形式,难以落实。这些都是缺少监管机构和机制导致的。德国的现代学徒制是因为行业协会参与了监管,但是我国的行业协会还不够成熟,自身普遍存在众多乱象。
四、结论
整体上来看,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渐渐走过了“大开大合式”的大方向上的体系的探索,更多的开始往实践细节问题上开始发力。自现代学徒制全面推进后实践后,发现了许多问题。因为制度的不成熟,各方主体都存在“水土不服”的状况,以至于无法形成良好的效果。各地区发展状况不同、政府没有充分发挥职能以致许多重要问题无法破解、行业协会的监督职责没有到位、企业态度冷淡、三教改革没有达到应有效果等等都是研究热点。
2015年,人社部和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2018年底,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新型学徒制的提出,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加大了政府的监督力度,强化了企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市场反馈来看,更多的动力来自人社部的补贴,这种非内在动力会导致新型学徒制的畸形发展。
个人简介:石美云,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邵阳人,助理工艺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