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均在以新技术、新制度、新思想为先驱,展开进一步的体系变革,建筑行业也同样在向信息化迈进。信息时代背景下,BIM技术正在我国土木工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这一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具体措施进行探讨,对进一步认知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提纲掣领的意义。
1BIM技术的主要含义
BIM技术并非大家所认为的是一种建筑行业中应用的工具,而是一种新型理念,将其应用到土木工程项目中能够及时提供设计范围、进度、成本信息等,最为重要的是,这些信息完整、可靠且能够进行有效协调。建筑模型最大特点就是所携带的信息多,众所周知,传统建筑绘图技术主要在于记录点、线、面、体等几何信息,而利用BIM技术能够通过参数化建模来将各种几何信息构成一定参数组件,且一项工程中需要参与的人数较多,各个单位之间免不了进行频繁的交流、沟通,由此可以将人员本身所具有的创意充分激发出来,且能够及时发现施工问题。在土木工程项目中应用BIM技术,尽管会增加前期设计、方案设计成本,但是在建设管理阶段极易因为自动化产出图文而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BIM技术又名建筑信息管理,简而言之其基础就在于3D数字技术,最终能够形成一种集成数字模型[1]。
2BIM技术的主要特点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主要有可视化、数据共享性、协调性三大特点。当下建筑领域,CA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平面图、工艺图、结构断面等各个场景中,CAD技术通过对不同视图的绘制来“描述”建筑特征。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则更为简便,通过对施工方向进行建模设计,即可达到获得各角度建筑视图的目的,从而实现了设计时间的有效缩减。如若出现设计变更,则只需在对应模型中更改相应构件即可,而无需如过往一般更改各平面视图。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立在CAD等传统技术基础上,在结构计算、效果制作、虚拟现实制作等技术之外进一步延伸了技术链条。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了设计、施工、运维工作的简便化,以统一的模式使得操作人员在输入结构计算、工程量计算等信息后即可利用软件得到对应的指标[2]。这一技术同样改善了成果交付模式,传统的纸质交付模式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接受方在开展纸质交付前需完成对已得数据的重新输入,导致重复操作过程中可能有失误和纰漏发生。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简化了交付流程,使得这一过程发生误差的风险得到降低。另一方面,土木工程建设的中后期会牵扯设计、施工、管理等多个部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确保了土木工程进度的有效进行。但各部门在配合过程中往往出现难以协调的问题,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现场、图纸等信息能够有效传递至数据中心,也因此各部门能够以集成的方式对项目进度进行确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解决,从而及时给予现场施工人员以指导意见。从而有效杜绝了因施工方和设计管理方沟通不协调、信息获取不充分而造成的相关问题,使得各部门的协同配合质量得到升华,进而促成了土木工程项目整体完成质量的有效提高。
3BIM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3.1项目协调中的应用
应用BIM技术时有必要严格根据设计部门的相关要求进行,正式应用前有必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思考,以此有助于设计部门更好地掌握这项技术并进行尝试性应用,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推广与普及。与此同时,将各方面的意见协调起来,在土木工程中参与方众多(诸如业主、施工方、监理方、其他外包商等),而不同主体所具有不同的施工要求,极易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为此在展示项目工程模型时有必要充分利用BIM技术,认真收集、整理各方面的意见,保证能够完整地反馈信息,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改进方案[3]。
3.2设计阶段的应用
应用BIM技术会改善设计单位内部组织结构。在工程图纸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需要组建专业的BIM技术团队,并明确团队成员相关职责。传统设计过程中大多采用CAD设计模式,这种设计方法需要将各个内容和环节分离,不利于设计环节的衔接。BIM技术通过构建工程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得出各项数据,保证各个环节能够有效协调和衔接。设计单位采用BIM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工程项目返工重建问题,以往设计方法需要将各环节独立,导致各环节之间因信息交流不畅产生矛盾。BIM技术则能够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和工程数据模型,为设计人员提供直观的客观依据,方便信息交流。同时,BIM技术还能够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有利于设计人员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既能够减少施工中方案变更情况,又可以降低返工重建率。
3.3施工中的应用
先应依托BIM技术特性进行项目全局的可视化展示,这一过程设计团队应依托相关建模软件,对项目机构、建筑、消防等单元进行充分展示,这一方面有助于设计方对建筑结构的完善优化,一方面能够让业主确切了解到当下施工进度,对设计理念有直观的理解,并在有突发情况时能够依托可视化模型迅速找到问题发生的症结,从而与预先方案协同,实现有关问题的实时解决。其次项目方可依托BIM模型进行项目整体工程量的计算,工程量统计作为编制项目预算的基础,计算过程较为繁琐,造价师存在发生失误的可能,进而造成预算不足或超额等情况的发生。以BIM为依托,对相关工程量进行直观的快速统计,能够有效摆脱人文因素的相应影响,较之传统的造价师计算更为精确直观,并在计算速度方面得到明确提升,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设计变更等相关问题。其三在于对施工进度的模拟,施工进度计划作为施工组织过程中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施工进度安排,能够起到人力、财力、技术、机械等施工要素最优配置的作用,以使得施工能够符合预期,按期完成。具体实践过程应将项目进度文件与BIM系统相关联,为BIM模型的建构过程赋予时间信息,从而将施工完成过程以动态化方式呈现,并有效利用BIM技术范畴下的相应软件,将施工的日工作量、预期计划、时间轴等施工要素相互关联集成。并根据项目工作量要求,确定人员劳作量要求,以实现智慧化、合理化施工的目的。从而告别原本文字描述的方式,以一目了然的施工进度,实现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基于BIM的工程进度模拟能实现多维度集成化、信息化、协同化的平台构建,从而实现各单位沟通交流效率的提升,减少信息阻滞和信息丢失情况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的应用,为提高土木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地管理土木工程。
参考文献:
[1]李拓.BIM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具体措施探讨[J].消费导刊,2021,(2):13.
[2]马静芳.BIM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具体措施探讨[J].智能城市,2020,6(17):161-162.
[3]刘少华.BIM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具体措施探讨[J].写真地理,2020,(3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