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加大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力度,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后,国务院发布的《职业教育20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同等重要”。这一重要结论阐明了中国“一体两翼”的现代教育体系,成为中国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因此,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运行机制,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让高职院校焕发新的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2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国外对教育质量管理的研究有多种侧重点,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Gibb强调质量标准的重要性,“学校也应该用新的思维方式来提升自己,这也是学校实施质量管理标准以适应上述变化的有益尝试”。Maxwell指出,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目的是在学院内部建立一个自我保护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即以“自律”换取“自由和自主”。高校可以在不受政府干预的情况下提高自身质量。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明显具有中国特色,既有“高等教育”,又有“职业教育”。根据现有资料,目前高校质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系统的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少,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对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更是零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彭惠芬将高职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界定为“一个具体负责实施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有机体系,具有明确的分工和具体的组织结构”。她强调,应根据分配的相关任务划分组织人员,并根据相关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对教学结果的评估和反馈来监控教育每个环节的质量。李明惠论述了建立我国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体系的意义,提出建立以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世界接轨。
综上所述,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术界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主要涉及理论、内容和政策,从实践角度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分析相对缺乏。
3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
3.1 构建思路
国家级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中拥有众多高职院校的多维度的大数据。面对如此之大的数据库、如此之多的的数据,很多高职院校有些手足无措,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成为很多高职院校的难题。因此,按照“目标—标准—实施—监控—反馈—改进”的诊改链条结构,高职院校必须每年采集数据、全方位分析数据,就能够以数据为抓手,科学诊断、改进校内各项工作,不断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图1高职院校“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结构
基于“诊改”的建设任务,根据当前学术界的研究共识,高职院校需要构建以五纵五横”为结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五纵”具体包括“决策指挥、资源建设、支持服务、质量生成、监督控制”,体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全要素、网络化、制度化、常态化和信息化;“五横”具体包括“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 体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元素的相对独立完整又相互关联支撑。“五纵五横”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3.2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从系统的角度,观察教育质量保证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个主题之间的关系。要坚持这一原则,我们需要把握两个方面。①构成完整,教育管理各个环节的所有质量管理要素得到有效控制。② 质量管理环节与环节、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不是简单的时间安排。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补充。
(2)目标性原则。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学校需要围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组织协调各环节的质量保证,控制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形成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因此,建立一个灵敏、高效的教育质量目标体系,包括详细目标的选择、质量管理过程的实时监控、质量问题的及时反馈和修改。
(3)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高职教育强调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保证就业率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目标。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家长、学生和用人单位都非常关注学生的就业质量,提高就业率,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4)持续性原则。坚持持续改进教育质量发展的主题,在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中持续控制教育质量,通过组织建设和完善教育质量评估环节和信息反馈环节,确保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政策和资源分配。
4 基于大数据平台构建高职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议
4.1 学校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
学校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要提高认识。只有这样才能重视和做好这项工作。在大数据和信息化时代,学校主要领导必须树立“数据说话”的理念思维,所有决策都必须基于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校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作为学校领导,要习惯于查看相关数据平台,尤其是及时的数据平台,并及时与职能部门沟通相关问题,就像企业老板每天查看企业报告一样,以促进职能部门及时解决问题。
4.2 注重学校产品质量
学生素质是学校教育质量的主体,是学校教育素质的关键和核心。它可以分为学生就业率、企业满意度、社会满意度等,学生作为教育的“消费者”,通过教育获得技能和知识,然后为个人发展积累。因此,在关注高校质量的同时,学生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偏好,还要考虑专业选择的市场需求、对高校专业课程的满意度和就业率。学生作为教育的“产品”,代表着学校的水平,是评价学校质量的重要参考价值。因此,学生的培养过程就是素质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素质的养成非常重要。
4.3 研发智能化诊改平台
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校本数据中心平台,才能打破“信息孤岛”的困境,例如采用服务于教学和课程的“工程云教室”,这需要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身份验证和统一的信息门户,通过统一的师生身份认证平台、、综合服务信息门户、数据中心以及各级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形成基于信息平台和载体的纵横交错的网络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4.4 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约束问责
目前,高职院校最大的缺点是很多教师都在“躺平”,他们不愿意为学校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付出努力。一方面,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注重按时按点上课,而忽略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的建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流动相对较大,导致了这种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可以通过将诊断改革与绩效评估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评估二级学院或系部时,学院或系部的绩效评估可以与诊断改进评估相结合。具体来说,可以从设定的目标是否实现以及过程中质量控制点的完成情况来判断。
5 结语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成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出发点和重点。为了保证高职院校的质量,有必要建立和研究高职院校各方面的质量保证体系。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水平深刻反映了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效果,它是学校质量管理者诊断与改革理念和方法的技术表达,最终引导学校质量管理工作从外部监督走向自我诊断与改革,逐步实现标准化的独立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陈鑫容.诊改视域下四川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D].成都:西南民族大学,2020.
[2]戴浩.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诊改运行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 (19):44-49.
[3]冯润.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江西省首批试点院校的调查[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
[4]许刘英.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教学诊改:内涵、理念及策略[J].职教论坛,2019(2):28-32.
[5]郭广军,方建超,龙育才.新时代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8(09):5-12.
[6]David Billing.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and trends in 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of higher education: Commonality or diversity [J]. Higher Education 47: 113–137, 2004.
Godwin .Utuka.
[7]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ovisions and Practices in Ghana and New Zealand[D]. New Zealand: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