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精细化饮食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谢文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谢文芳,. 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精细化饮食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 中国食品与营养,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082.
摘要: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的患病特点及基础定义,研究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精细化饮食护理的重要性。方法:2023年2月-2024年3月开展研究,从医院现有病例信息中遴选出70份,且以上信息的诊疗结果均为肝硬化,结合随机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护理措施分为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精细化饮食护理、常规护理,评估可见基础知识掌握度、营养状况。结果:研究组经干预后对护理医嘱的遵循性及肝硬化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Hb(血红蛋白)、PA(前白蛋白)、ALB(白蛋白)、TP(总蛋白)水平改善程度及以上指标干预前后的水平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精细化饮食护理有助于强化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同时营养状况显著提升,适用于临床康复。
关键词: 反馈式健康教育;精细化饮食护理;肝硬化
DOI:10.12721/ccn.2024.157082
基金资助:

肝硬化是严重的慢性肝脏疾病,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到肝脏组织结构的不可逆改变,可表现为肝脏纤维化和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常见于长期酗酒、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引起的慢性肝脏损伤[1]。肝硬化早期症状隐匿性高,随病情发展可逐步出现肝功能异常、腹水、黄疸等症状,至后期可形成肝性脑病、肝癌等。经病理分析了解到,肝硬化的发病过程复杂多样,不仅与个体遗传因素有关,更与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2]。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常常因为肝功能受损而出现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不足,因此,涉及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摄取所需影响,提高身体代谢功能,减轻肝脏负担[3]。反馈式健康教育与精细化饮食护理的重要性在于其与患者之间的互动性和个性化指导。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及时解决营养不良或饮食习惯不当等问题。这种个性化的护理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营养意识,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治疗效果实现。本文分析肝硬化患者的患病特点及基础定义,研究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精细化饮食护理的重要性。

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研究计划通过审批,于本院执行。确定本次研究期限为2023年2月-2024年3月,以肝硬化为筛选要求,纳入70份病例资料,参考随机标准均等分配以上资料,确保单组内样本量达到35例。研究组年龄统计区间:45-78(61.51±2.48)岁,组内男性患者病例总量达16(45.71%)例,女性患者病例总量达19(54.29%)例;对照组年龄统计区间:47-78(62.51±2.29)岁,组内男性患者病例总量达18(51.43%)例,女性患者病例总量达17(48.57%)例,以上基础资料证实两组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通过临床检查,确认患者存在肝硬化;(2)意识正常,且能正常沟通。

排除标准:(1)存在肝癌等其他恶性肿瘤;(2)存在感染性疾病或创伤;(3)疾病已发展至重期。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提供基础健康指导,入院后为患者讲解相应的疾病知识,并指导患者的饮食生活,出院后做好随访工作。

研究组实施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精细化饮食护理:(1)健康教育内容:讲解肝硬化的基础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可能的并发症。强调肝硬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教授患者如何识别并应对肝硬化可能引起的紧急情况,如出血、腹水等。(2)反馈机制:定期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口头提问等方式进行。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确保患者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鼓励患者主动提问和分享经验,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问题,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和帮助。(3)饮食原则: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软食为主,以满足肝硬化患者的营养需求。低脂肪、低盐饮食,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预防水肿和腹水。控制水分和钠盐的摄入,对于有水肿和腹水的患者更为重要。(4)具体措施: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营养需求进行调整。指导患者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鸡蛋、豆制品等。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食用粗糙、坚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或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限制水分和钠盐的摄入,每日摄入盐分应在3-5g之间,进水量限制在每日1000mL左右。(5)饮食记录与评估:要求患者记录每日饮食情况,包括食物种类、摄入量等。定期评估患者的饮食记录,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饮食计划,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

判定指标

评估可见基础知识掌握度,经门诊拟定内容后以发放问卷形式获取信息,该项目评估指标分为基础病因、饮食调整、随访指导、营养评估、热量控制、食谱制定,评分范围:0-100分,以正相关形式判断分值与知识掌握度之间的变化。

评估可见营养状况,该项目评估指标分为Hb、PA、ALB、TP。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为研究数据评估的计算标准,组内涉及到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与(±s)表示,若结果为P<0.05,则组间数据差异明显。

结果

2.1 分析基础知识掌握度

研究组经干预后对护理医嘱的遵循性及肝硬化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表1 分析基础知识掌握度(x̄±s,分)

 1.png

2.2 分析营养状况

研究组经干预后Hb、PA、ALB、TP水平改善程度及以上指标干预前后的水平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表2 分析营养状况(x̄±s)
2.png

讨论

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病演变的最终阶段,健康的肝脏组织逐渐被纤维组织所取代,导致肝脏功能受损,通常认为该疾病的形成与长期酗酒、慢性病毒性肝炎、肝脏脂肪变性等有一定相关性[4]。治疗方面主要以对症治疗、去除病因、肝移植等多种手段,能够帮助缓解症状、减缓疾病进展,目前有研究指出,受自我认知、疾病等因素影响,多数患者存在不了解肝硬化、医嘱遵循度低等问题,建议及时予以健康教育[5],而营养状况是监测肝硬化患者恢复情况的重要指标,因此,提出融入精细化饮食护理,从而发挥该护理服务的最大优势。

反馈式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于饮食和营养的认识,通过定期的教育和指导,患者可以了解到哪些食物对肝脏有益,哪些食物应该避免或限制。同时,通过反馈机制[6],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符合营养需求,从而调整饮食结构,改善营养摄入;精细化饮食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针对肝硬化患者常见的营养问题,如蛋白质代谢异常、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等,精细化饮食护理可以提供针对性的营养方案[7],确保患者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支持。通过结合反馈式健康教育和精细化饮食护理,可以实现对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的全方位管理。患者不仅能够获得科学的营养指导,还可以通过不断的反馈和调整,逐步改善自身的饮食习惯,提高营养摄入的质量和数量[8]。这种综合管理方法不仅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还有助于减轻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进展。结论可知,研究组经干预后对护理医嘱的遵循性及肝硬化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Hb、PA、ALB、TP水平改善程度及以上指标干预前后的水平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综上所述, 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精细化饮食护理有利于提高肝硬化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同时提升了患者的疾病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 冯少馨,李娜,张泓,等. 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精细化饮食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3):29-32.

[2] 杜旭芳,李超,王鹏,等. 个体化营养管理策略联合延续护理模式对肝硬化病人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23,37(22):4096-4100.

[3] 冯霞,张维福,杨洪菊,等. 不同时段危险性评分下的循证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7):72-76.

[4] 段双霞,王云溪,刘红. 基于PALBI评分的分级护理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5):74-77.

[5] 邵巧玉,徐寒露,包晓春,等. 强化护理对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2):94-96.

[6] 张晓慧,王晓云,张小军,等. 中西医结合护理策略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3):69-72.

[7] 周圣玥,王贺,刘白灵. 以患者病情为基础的针对性营养护理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1):13-16.

[8] 文君,刘荣,王丽. 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核心的延续性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5):112-11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