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对甘南地区教育扶贫的影响探析
张世银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世银 ,. 支教对甘南地区教育扶贫的影响探析[J]. 中国职业教育,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7102.
摘要:
早在世纪初就有人说过:“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外专家建议中国在教育事业中采取两个步骤:大力资助中国最贫困地区,提高最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国较发达城市的教育质量。教育平等是社会正义的重要标志。因此,政府必须确保贫穷地区的教育。
关键词: 支教甘南地区教育扶贫影响
DOI:10.12721/ccn.2022.157102
基金资助:

引言

促进教育作为扶贫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促进甘南地区教育水平的重要基础,也是结束贫困时代转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努力有所改善,但实际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从目前对减贫教育状况的分析到查明目前在教育领域支助穷人的问题,目的是提供一个可行的战略,促进在教育领域支助减贫,确保减贫与农村复兴之间的有效联系。

一、支教在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教育稳定性与支教流动性影响了教育成效

与贫困作斗争是愚蠢的。甘南地区的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甘南地区教育贫困问题。目前的支助形式主要包括国家政策规定和行政支助,如学生联络、三个支助团、为在职教师确定培训机会、协助东部地区教师执行与东部贫困者有关的合作任务以及非政府组织发起的各种形式的非营利支助活动。对于甘南贫困地区和教育机构来说,教学时间相对较短,教师流动面临巨大挑战。因为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不管是老师还是辅助对象,双方都要花两三个月的时间熟悉对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当培训员将“传递”方法传递给新教师时,新的支持教师和支持对象会被告知新一轮的“适配”。这一进程违背了教育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规则,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有效性。过去,教育对贫穷的影响因支助措施而受到阻碍,这些措施的形式不是基本支柱。

(二)支教效果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支教不仅是教书的重要途径,更是育人的有效手段。强有力和发展完善的教育和减贫效果评估制度是准确评估教育和促进法治努力效果的先决条件。在我们消除教育贫困的努力中,我们发现了解决援助者需求的方法和途径,并促进了解决甘南地区贫困根源和援助者实际需求的工作。评估教育贫穷影响的评价机制面临忽视支助对象的实际需要,成为限制穷人受教育实效的最大障碍。由于缺乏评价机制、教师在教学培训中的独特作用、“成绩”现象、缺乏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消除甘南教育贫困问题的指导和培训,难以满足支持者的实际需要,降低学校教育的有效性。此外,大多数志愿者在履行职责时,都忙于总结他们的工作,研究学生的精神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使得一些志愿者面临着不利于学生长期发展的困难和过高的想法。

(三)乡村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在教育扶贫中,教师这一因素至关重要,能够直接推动教育扶贫的进程。但由于关于乡村教师这方面的各类激励机制与配套措施不健全,许多年轻且专业的教师并不考虑去乡村从教,这也就导致了现在乡村的教师年龄高、思想落后。而且乡村新媒体或各类智能设备较少,跟不上信息化教学的步伐,只能选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乡村学生不如城市学生。有的乡村即使通过优惠政策招聘到年轻教师,但由于该乡村的社会状况、经济水平等外在因素的制约,一些年轻教师在任职几个月就辞职转向大城市,导致乡村“留不住”教师。不仅如此,有些年纪较大的教师思维较为局限与僵硬,创新性不够,不敢开拓,使部分地区的教育扶贫停留于表面。

二、支教教育扶贫的治理路径探索

(一)优化资源求精准,对症下药断根本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事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者,也是实现“人人创业创新”的源泉。扶贫先扶智,已是现阶段社会普遍认同的扶贫理念。虽然多年来贫穷一直是减贫的重点,但在执行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各国应把重点放在农村扶贫教育措施上,不仅要加强援助,而且要加强科学和有效的支持。有效整合用于扶贫教育活动的资金和准确选择对甘南贫困地区的援助是防止资金分配不均的重要措施。政府应设立一个教育促进小组,对甘南贫穷地区进行彻底和公正的实地调查,了解甘南贫穷地区穷人的分布情况,并组织和分析数据。根据实际研究数据分配教育资源有助于有效防止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有效了解甘南地区的情况以及随后为实现有针对性的科学和有效的减贫战略而采取的医药措施,是有效教育的基本保障。甘南贫困水平过低、教育意识薄弱的,应当加强甘南地区人民的教育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的实际生产力。如果甘南地区的穷人已经有了教育意识,而且由于经济原因而无法促进教育,则应作出地方努力,结合当地环境和资源,支持特殊产业,发展地方专门知识,为穷人创造就业机会。当地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再进行教育帮扶,则事半功倍。在甘南贫困地区缺乏良好教育资源的地方,应当加大对教育的投资,优化甘南贫困地区的教育硬件设施,提高教育资源的科学水平,增强甘南贫困地区现代教育技术的活力。教师培训时,应大幅提高教师薪酬,以吸引优秀人才,同时鼓励优秀的终身教师参与村民的教学。为甘南贫困地区教师提供技术培训和技能交流,促进甘南地区教师建设,也应是扶贫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制定科学的支教效果评价机制

基于教育和减贫的原则。旨在为甘南地区穷人绘制地图,并结合一项倡议制定一项具体的援助方案。教师应准确、有针对性和准确地确定贫困的原因和帮助人民的必要性,并制定科学评估机制。利用效果评价机制的指导功能,分别从德能勤绩效五个方面进行考评,正式确定教师效果评价机制。评价教育效果的机制不仅应把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而且应将教育纳入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甘南贫困地区人民的基本思想,向甘南贫困地区的学生灌输正确的普遍生活价值观,引导教育从“血带”走向“综合”教育,提高教育在减贫方面的准确性,监测教育效果,防止教育倒退。

(三)“互联网+”改革教育供给,优化甘南贫困地区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合理配置有限、稀缺的教育资源是“互联网+”改革教育供给,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的重要方式。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提出,“十四五”时期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教育供给水平,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完善区域教育发展体制机制,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一是建立“云共享”“云课堂”等新的资源共享平台,增加供给总量。以“十四五”规划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基准,突破传统教学资源传递的局限,将全国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成库,实现“云共享”;提倡开发系列精品课程,突破传统课程授课的局限,拓展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方式,实现“云课堂”。二是从“套餐”转变为“自助餐”,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调整供给结构。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差异进行资源分配,革新传统流水线式的教育服务,将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从“套餐”转变为“自助餐”,重构和丰富甘南贫困地区教师资源配置方式,使在线教学从教学资源整合到多终端视频线上技术互动运用。三是通过精准投放与合作办学,丰富供给方式。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和合作办学,组建教育共同体,通过强校对弱校传输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组织学习和实践活动实现文化共建等形式,促进甘南地区学校教育资源均衡协调配置和发展。

结束语

总的来说,教学是对城市教师在发展和谐教育、促进平衡教育和实现价值观、利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学习方法和个人素质、实现一定程度的业务能力以指导和适应不同的城市和城市发展环境等方面所能提供的教师能力的检验,并且能够更好地教育甘南贫困地区的儿童。

参考文献

[1]胡蓉.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文化论坛,2020,12(04):49-57.

[2]姚怡云.青春接力跑好支教扶贫这一棒[J].旗帜,2019(03):84.

[3]郭晓阳.扎根革命圣地倾力支教扶贫[J].旗帜,2019(03):83.

[4]张园晓.教育扶贫中教师资源不足的困境与破解[J].教学与管理,2018(10):12-14.

[5]王俊卿,田阳敏.教育精准扶贫促进薄弱学校发展[J].辽宁教育,2018(14):17-1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