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学的层面来看,针对冠脉疾病进行有效诊治,其中冠脉介入是一种十分高效的诊治方法,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冠脉介入技术也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并不断应用和普及,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治过程中特别高效而且常用的技术。基于此,在我们这次研究中随机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到12月这个阶段内接收到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着重探讨和分析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性临床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现在针对整个研究过程和相关内容进行如下总结报告。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们医院在2018年1月到12月这个阶段内接收到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涉及的患者一共有50例,其中对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各有25例患者。其中男女比例为1:1,其中患者年龄最大的是82岁,年龄最小的是23岁,平均年龄是(62.5±8.4)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疾病状况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并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分析对比。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处理方法,而针对观察组患者而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效采取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性临床诊治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部分患者要联合冠脉CT检查,同时,针对患者的血管狭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和分析,从而有效评价,对有闭塞现象的患者要进行相对应的手术处理,针对中重度狭窄患者而言,要进一步结合患者的具体要求和耐受性等,选择与之相对应的预防性冠脉介入方法,进行支架介入治疗。针对相关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检查之后,要着重针对冠脉血流储备指数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针对0.8以上的对象不用进行相应手术,如果是0.5以下,要尽可能应用手术治疗方法。
1.3 观察标准
两组患者进行完相对应的治疗干预之后,对其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几率进行分析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软件针对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数据展开相对应的统计学分析和处理,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两个组别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相对应的随访跟踪分析和对比,能够充分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其中包括急性心力衰竭、致死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再住院率等相关方面,都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降低,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而言,特别是有着比较明显的冠脉严重狭窄、闭塞等相关问题的患者,要尽可能有效采取介入性治疗方法,这样才能使具体的诊疗效果得到更显著的提升,使其风险事件发生几率和并发症发生风险得到充分的降低。而在具体的诊疗过程中,着重针对那些无闭塞、中度狭窄、血流储备分数在0.55~0.75的患者而言,是否在临床治疗中有效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目前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从具体的临床实践中来看,大部分没有采取手术治疗方法的患者,针对支架植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实际的疗效仍然存在比较大的担忧,通常情况下更愿意采取保守治疗方法。然而,从远期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来看,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诊疗方法,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和风险事故发生几率,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于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能够更有效降低,使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能够得到更明显的提升,并维持在平衡的状态,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住院时间有效缩短。 在具体的操作环节,对于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诊治方法而言,其关键问题就是在最大程度上有效把握好相应的适应症。当前,社会对预防性介入往往存在比较大的顾虑和担心,需要着重关注的是,从整体上来看,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诊疗方法是安全高效的,并不会存在相应的并发症和风险事故,在围术期内,患者要进行长期的服药,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耐受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此之外,针对当前的冠脉介入治疗方法在材料的选择、辅助用药、术后心脏康复治疗等相关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由此导致一部分研究对象在手术之后,在体能,身心状态,生活质量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患者的心理负担进一步加重。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医院相关方面也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内在需求,针对自身的技术设施等相关方面进行不断的加强和完善,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冠脉介入诊疗标准,为患者提供更高效的个性化护理服务,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冠脉疾病综合诊疗水平。
4结论
从上文对于整个研究过程的分析和探讨之中,我们能够进一步有效看出,在针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进行相对应的治疗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采取冠脉介入性诊疗方法,能够呈现出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其诊治效果更为理想,能够从根本上有效评价和判断冠脉血流对远端心肌缺血所造成的影响,针对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判断,从而以此为基准进行相对应的手术处理,这样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使心肌损伤程度有效减轻,这种诊治方法效果更为理想,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广泛应用,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李君,李丹丹,彭碧云.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性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
[2]崔孔勇,吕树铮,宋现涛,等.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中的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5):4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