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背景下,整个社会都迈向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重要性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在单位强化信息管理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众所周知,档案是一个单位的核心信息资源,与单位的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各个单位都应重视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并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与质量。
1大数据基本概念
在过去,人们很难通过常规的软件管理、处理、捕捉数据信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们可以轻松地整理所有数据信息,让工作与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与此同时,大数据也被应用到很多行业领域中,甚至能够支撑社会发展的有关决策,并为其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大数据绝不只是单纯地整合数据,而是集中处理各类信息资讯。大数据之所以受到各行业领域与人们的欢迎,是因为其有别于传统模式的优势。第一,大容量。大数据的“大”意味着容量大,指的是在庞大的信息数据中,既可以包含古代的文化经济军事成就,也可以包含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各类事件。也就是说,所有智能数据与人工数据都可以经过大数据整合,为大数据规模的扩大提供基本的信息支持。第二,多样化。大数据包括各式各样的信息,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极为多样,包括音频、视频、图片、文本等;同时,大数据也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获取信息。第三,传播速度快。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与过去相比,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更快,在处理信息方面也有较高的能力,所以在信息交流时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第四,真实性。众所周知,大数据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无论其如何发展,都始终具有真实性的特点。数据的真实性非常重要,可以推动行业的发展,为社会决策提供真实的依据,让数据信息始终具有较高的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学习与工作,而在互联网技术与社会形势的推动下,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极为广泛与深入,每一个行业都因其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最重要的是,电子数据信息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得到重视,这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各单位应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自身综合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大数据对工程档案信息化的新要求
工程档案管理高效化,在大数据环境下,工程档案部门逐渐从单一的实体保存机构向档案信息中心转变,意味着工程档案信息化已是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工程档案必须实现高效化的管理,以便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工程档案高效化管理需实现以下目标:首先,高效化管理实现了工程档案数据的深度关联。传统工程档案信息较为离散和孤立,利用者难以发现档案信息中的深层关联,从而无法准确找到所需信息。而大数据的发展使工程档案管理者可以从数据层面对工程档案进行关联,实现工程档案内容的深度挖掘,充分发挥了工程档案的价值。其次,高效化管理实现了工程档案资源的高度整合。档案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和推进使得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等工程档案能够以统一的数据格式进行存储,有效地推动了工程档案资源的整合,进而发挥了其整体信息价值。总之,大数据技术促进工程档案间的关联和整合,有利于实现工程档案管理的高效化。
3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工作路径探索
3.1加强网站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功能建设
倘若用户需要在线上获取档案资源,那么档案信息网站往往是用户的首要选择,因此,网站的建设对于档案馆信息资源的利用具有重大影响。现如今,我国许多档案馆的服务功能还有待强化。为了攻克这一难题,笔者认为档案馆可以适当降低业务板块数量,同时增加功能板块的数量,为群众提供档案线上查询服务。例如,可以吸收广东省档案馆的优秀经验,在网站中设置专门的档案利用板块。广东省档案馆的网站当中专门设置了名人档案、声像档案等特色板块。而河南档案信息网为了更好地实现开放档案的目标,也单独设置了板块。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查询档案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网站本身而言,也有助于其提升自身的服务功能。例如,天津档案方志网就设立了特色栏目——在家看档案,这一栏目使得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294434件档案,且用户可以直接阅读档案原文。
3.2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馆中负责提供信息资源的主体。该主体应该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不仅如此,还应当注重服务技能的全方位提升。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对自身的职责有清晰的认知,为此,档案馆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的方式全方位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帮助档案工作人员有机会接触到更加前沿的服务知识,同时转变传统的被动服务观,逐步培养起主动服务的意识。档案馆不仅要优化线上服务的质量,还要兼顾线下服务,同时需要注意,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当秉持多元化、个性化的原则。如今,我国社会的发展速度较快,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的许多层面都得到了较好利用,在档案利用活动当中亦是如此。因此,档案人员要更熟练地掌握业务技能,不仅要掌握档案工作的相关制度,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计算机操作知识,以及网络和数据库的知识储备。档案人员只有全面提升自身知识储备量,才能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3积极构建和推动平台化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模式
在大数据背景下,城建档案信息的高效利用模式需要精准衔接各项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软件中的各种可拓展功能以及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和推动完善平台化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城市基础管理水平。在全面建设集成化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过程中,需要对城市基础空间数据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以及分类管理,积极做好对各级别档案资源的深加工,共同构建协同共享的城市资源管理体系。在构建和推动完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城市规划与设计部门都需要慎重对待每次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分类更新工作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从中找出有利于城市全面发展的核心技术优势和思维观念,并从全局的视角整治各项社会治理事项和细节问题,有助于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在构建和推动应用平台化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模式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实现针对性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目标,及时更新和完善档案类别和等级设定标准。
结束语
总之,大数据背景下,档案信息化管理迎来了新的契机,但也面临着愈发严峻的理念革新、技术创新、管理人才挑战。为此,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规范化,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与行为约束。同时要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档案信息化、服务能力的完善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化,以此发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价值,抓住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主动应对并化解多元挑战。
参考文献
[1]张玉蓉.我国国土资源档案信息服务研究[D].河北大学,2019.
[2]徐佳铭.基于智慧服务的数字档案信息服务研究[D].南昌大学,2019.
[3]常大伟.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9.
[4]蒋美玲.共享经济理念下档案信息共享利用变革研究[D].苏州大学,2018.
[5]王雪萍.科研院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模式探索[J].四川档案,2017(0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