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来自于矿山开发,而矿山开发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持续大规模的矿山开发必然会造成环境和生态的破坏,给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为了发展绿色经济,国家提出了加强矿山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要求。
一、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现状
(一)严重破坏自然资源
矿山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壤、水和空气等。即使在正常的开发过程中,也难免对这些资源造成不小的影响。
(1)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上文提到多数矿山分布在植被稀少、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干旱地区,在这些地区水资源本身就非常宝贵,矿山开发过程中不仅将大量的地下水资源抽排到地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同时也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产生一定的污染,使得可用水资源进一步减少。例如开采1吨煤需要2.5吨水,我国2019年开采的煤重量为38.5亿吨,可以得出2019年我国因煤矿开采而消耗的水资源高达96.25亿吨。
(2)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频发。矿山开发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必然会堆积在矿山周边的耕地上,一方面造成了矿山周边耕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固体矿中往往含有大量重金属,长时间堆积在耕地上,加之雨水的冲刷会对耕地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即使将堆积的废弃物移开,这些耕地也很难短时间内再次恢复耕种。矿山开发产生的废水排放到土壤中,也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影响。不仅会造成土壤水分降低,加剧了局部地区的干旱情况,同时受到污染水浇灌土壤,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降低土壤的农用价值。(3)植被破坏。矿山开发过程中不仅会对矿山机周边的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也可能对植被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想要恢复因为固体矿山开发而是失去的植被,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同时由于矿山开发带来的土壤和水资源污染,使得周边植被的成活率较低,植被恢复任务十分繁重,更加加剧了矿山周边本已脆弱的生态系统弱化速度。
(二)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
矿山开发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同时还会产生废水和废气。以煤矿为例,煤矿矿山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废弃物占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总排量的30%。煤矿开发带来的煤矸石堆积如山,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还会持续产生废气造成大气污染。经过雨水冲刷,煤矸石中的重金属等固体污染物直接渗入土壤,还会对土壤和地下水系造成严重的污染。除了固体废弃物之外,煤矿开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据统计,每吨煤的开采会排放矿井水1.5吨左右,这些水资源二次利用率不超过50%,大量的矿井水被外排,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也污染了地表水,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对人类、牲畜饮水安全带来了威胁。
二、矿山安全开发与环境保护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矿山安全开发与环境保护体系的基本原则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离不开矿山开发所提供的资源,所以规范矿山安全开发,强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第二,坚持国家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第三,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第四,做到边开发、边防治、边治理。第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降低能耗,提升开采效率。第六,降低环境污染,加大对矿山“三废”科学治理和二次开发研发投入力度。
(二)优化矿山开采产业结构
调整我国矿山开采产业发展思路,注重传统行业的科技化发展道路。坚持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高科技的现代化资源开发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可持续化矿山开发体系。第一,依法查处、关闭对环境污染严重,开采效率低,资源浪
费高,危及人身安全的矿山开发。有效控制矿山开采量,降低矿山开采过程中的“三废”的产生量。第二,加大矿产资源的深加工研发力度,拓展矿产资源周边产业的产业链,增加矿业产品。丰富矿产资源的深加工技术,延伸产业链。做到不直销矿石原石,做到原石深加工,提升矿产资源开发效率。第三,调整矿石开采技术,引入自动化、科学化的矿石开采系统。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人员作业岗位数量,力争全面实现无人化矿山开采。
三、结语
全文主要分析了矿山开发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严重破坏自然资源,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矿山开发造成地质灾害频发等,其特点表现了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并发,污染物多,影响范围广。在国家大力推行绿色经济的背景下,矿山安全开发的同时,还有加强环境保护,降低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优化矿山开采产业结构,加大绿色清洁矿业发展力度,努力发展环保产业,建设开发更多的“绿色”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