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4勘探在浅覆盖区找矿应用—以某矿区斑岩性铜(钼)矿为例
景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景勇,. EH4勘探在浅覆盖区找矿应用—以某矿区斑岩性铜(钼)矿为例[J]. 矿山工程与技术,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7127.
摘要:
浅覆盖区由于低阻屏蔽,电磁法勘探方法基本失效,不能有效的预测深部矿床特征形态。某斑岩型铜(钼)矿区利用双源型音频大地电磁测深(EH4)探测深部矿产形态及产状,通过已知矿床地球物理形态特征,推测深部及预测有利成矿部位。
关键词: EH4 地球物理勘探断裂构造划分有利成矿部位
DOI:10.12721/ccn.2022.157127
基金资助:

1 勘探前提

该区由于地表覆盖层较好,地表高岭土化较发育。工作区已开展重力测量、磁法测量、大功率激电、可控源音频大地电测测深、瞬变电磁、地震测量等。通过测量得出,重磁异常对应矿质异常,大功率激电为低阻异常低极化异常,异常杂乱无章,与矿体无直接对关系。深部开展多种电磁法测量均无得出有效对应关于系。分析其原因电磁勘探方法失败为地表低阻屏蔽所致。后期通过开展双源型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得出异常与矿体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后期预测成矿靶区。

2 地质概况

某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三系桃树组砖红色泥质粉砂岩,砂砾岩等,上覆盖面积达到50%左右,覆盖层厚度约10~50米。矿区内岩浆活动较频繁,主要岩体为含矿石英闪长岩及不含矿石英闪长岩,南部花岗岩呈岩基产出,区内地质特征较简单[1~4]

3 地球物理特征

3.1 岩矿石地球物理特征

工作区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含矿石英闪长岩、泥岩、花岗岩,本次物性参数采用SCIP岩石物性测量仪进行测量,岩石物性采取钻孔岩性进行分类统计。

表1  矿区电物性特征统计表

1739843606936.jpg

矿区电阻率变化范围明显,地表形成低阻屏蔽的粘土化石英闪长岩电阻率常见值为50Ω·m,石英闪长岩电阻率值相对较高,常见值为1479Ω·m,极化率常见值为1.9%。含矿石英闪长岩电阻率常见值为360Ω·m,极化率常见值为3.5%。综上所述,通过物性测量目标体与围岩具有明显的电物性差异,对电阻率测深有效性提供物性前提。

3.2  地球物理特征

根据钻探结果,在已知矿体开展EH4剖面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得出该方法在浅覆盖区深部找矿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异常特征如下:

EH4测深剖面长1330米,测线方位角173°北至第四系覆盖,南到二长花岗岩。图1为EH4测深反演测深断面图。地表30~50米为低阻层,电阻率值小于30Ω·m,根据钻探结果浅地表低阻异常是由泥岩及第四系覆盖层引起。断面特征推测深部为完整的石英闪长岩,由于局部含矿或构造导致电阻率形态发生扭曲,石英闪长岩电阻率值范围为300~1500Ω·m。剖面线中部圈定一条略向南倾近直立的低阻异常带,且两侧等值线梯度值变化较陡,推测是由蚀变构造破碎带引起,该构造推测为岩浆运移通道。

1739843638107.jpg

图1  EH4反演测深断面图

剖面从北至南850米处为矿体富集部位,异常特征为近直立的低阻异常带,电阻率值变化范围为300~500Ω·m,异常两侧为中高阻特征,电阻率值大于500Ω·m,异常形态为“两高加一低”。及不含矿石英闪长岩为相对高阻异常特征,含矿石英闪长岩为相对低阻异常特征。根据异常形态推测深部仍具有找矿空间。根据就矿找矿原则,剖面北侧推测出一条有利成矿位置(图1),异常形态特征为“两高加一低”。剖面南侧推测一条有利成矿部位,异常形态特征为“两高加一低”。

综上所述,根据已知矿体开展EH4测深工作,得出有利成矿部位异常形态特征为“两高加一低”。不含矿石英闪长岩为相对高阻异常特征,含矿石英闪长岩为相对低阻异常特征,且低阻异常特征等值线值相对扭曲,具有一定的延展性。

3  结论及建议

(1)EH4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浅覆盖区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2)该区通过EH4测量有效的圈定不含矿石英闪长岩及含矿石英闪长岩。总结有利成矿部位异常形态特征为“两高加一低”,及不含矿石英闪长岩为相对高阻特征,含矿石英闪长岩为相对低阻特征。

(3)根据“就矿找矿原则”原则,推测有利成矿部位,缩小找矿靶区。

参考文献:

[1] 李文渊.东天山玉海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构造背景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2014,6.

[2] 陈寿波.新疆哈密市黄山-镜儿泉-图拉尔根一带铜镍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取得重大找矿进展[J].国土资源找矿专题,2014,(3):63-65.

[3]郭伟.浅析物探方法在玉海斑岩铜(钼)矿勘探中的应用[J] .新疆有色金属,2015,(5):4-7.

[4] 黄宝强,等.新疆哈密市玉海铜(钼)矿普查报告[R] .2016,1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