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肖艳敏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肖艳敏,. 试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 现代物理学报,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002.
摘要: 物理对许多初中生来说是一门薄弱的学科。物理知识是抽象的,学生需要先了解物理原理,然后才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实施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生活化;有效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02
基金资助: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很多物理的理论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物理实验与学生的曰常生活关系密切,老师把物理实验和生活场景结合在一起,能够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物理的眼光看问题。

一、导入环节生活化

实验导入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认知进行对应设计,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做引导,或者是借助生活实物进行展示,推出生活化实验内容,对学生形成更多感官冲击。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为实验导入提供一定启示,教师在实验导学设计时,要从实验内容和媒体手段对接点做出更多研究,以提升导学设计的匹配性。如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介绍声音的发生相关内容时,拿出一根钢锯条放置在桌沿上,用手弹拨钢锯条,顿时传出了巨大的声音,钢锯条在剧烈地颤动。用小锤击打铜锣,铜锣发出了脆响,铜锣的面长时间处于震动之中。教师得出了实验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为证明声音可以在多种介质中传播,教师要求学生借助身边的材料做声音传播实验。学生开始行动起来,找到一些固体材料展开探索。如竹竿,敲击一端,在另一端能够清晰听到声音传递。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做声音产生实验,给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学生对生活化实验有生活经验积累,自然会给予更多回馈。教师以生活实验作为导学手段,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课堂进入互动研究环节,其助学效果显著呈现出来。

二、实验过程生活化

物理实验与学生生活有密切关系,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对接处理,要求学生借助生活技能展开实验操作,将学生日常生活与实验进行融合,提升教学适配性,赢得教学主动权。特别是一些探索性实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生活观察、生活操作、生活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物品展开相关操作,学生从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学习体验会更为鲜活。生活中有太多实验内容,教师不仅要有筛选意识,还需要做对接发现,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形成崭新教学亮点,也能够快速形成生活对接。为调度学生学习热情,教师继续做生活实验调查: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放礼花,你先看到礼花,还是先听到响声?学生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自然快速做出回答:先看到礼花,然后才听到声音。这说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传播要快。

三、实验器材生活化

物理实验需要一些器材的支持,如果教师实验操作从客观现实出发,对实验程序做合理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借助生活材料展开物理实验操作,其助学效果会更为显著。物理实验对器材有一定要求,特别是药剂、精密性器材难以找到替代品,其他一般性实验器材,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替代品。学生利用生活条件展开实验操作,其操作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学生对生活化实验有更多探索兴趣。物理实验材料准备时,教师要有拓展和创新操作,给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实验的机会,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实验认知能力。在教学平面镜成像时,教师先要求学生自行准备一个平面镜,在课堂导学阶段,让学生对这个平面镜做观察:仔细观察这个平面镜,从外形、材料、成像大小、远近等多个方面做观察。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仔细观察,很快就有一些新发现。为进一步激活学生实验思维,教师继续推出一些实验任务:平面镜可以成像,其成像大小和物体到镜子的远近有关系吗?如何利用实验来完成测试呢?同桌可以合作互动展开研究。学生利用现有平面镜展开具体测量操作,自然得到一些实验数据。教师对学生实验反馈信息做归结,得出了最终的结论:平面镜成像等大、等距、连线垂直。为给学生更多验证的机会,教师推出一些图片,要求学生做出判断,哪些是平面镜成像。教师要求学生借助生活的平面镜展开实验操作,对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实验推演,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展开行动,在同桌帮助下完成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对生活条件下的物理实验操作有特殊探索意识,教师针对性做出布设和组织,其调度作用更为显著。

四、实验作业生活化

实验训练包括诸多内容,教师在实验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操作条件,还要对基本学情有深入把握,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展开。实验作业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给学生更多探索的空间和自由,学生有了主动设计和操作的热情,其实验作业会顺利完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实践作业设计带来更多选项,也为学生提供更多感知体验机会,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展开模拟实验操作和设计,其助学效果会更为丰富。学生对信息化实验作业任务有特殊操作兴趣,教师需要做出针对性设计和要求。生活化的实验作业,学生感觉有趣味,其操作过程充满探索意味,其助学效果会更为丰富,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展开实践推演。

五、实验应用生活化

物理实验与学生生活有更多融合点,教师在具体组织时,要注意推进实验应用程序的执行,让学生在实验见证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物理生活应用案例众多,教师要做好筛选和设计,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操作和验证思考,在多重对接探究中促进实验认知的内化。如果有可能,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参与生活化实验的设计和组织,将实践教学推向高潮,将生活化学习带入高频互动环节,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实践中建立实验认知能力。初中学生近视率很高,班级中超过半数都戴上眼镜了,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实验设计,学生自然有更高关注度。教师推出生活条件下可以操作的实验活动,因为与学生生活有太多对接,自然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六、结语

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学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实验的内容。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物理的基本原理。初中物理教师将生活与物理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学会用物理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当学生在生活中实际遇到问题时,也可以用物理知识去解决。

参考文献:

[1]黄建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1).

[2]孙玉庭.生活化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0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