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压力,根据压力的大小,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是:工作负荷,经济压力,学生压力,社会压力,改革压力,学校管理的压力,自我发展的压力,以及家庭人际关系的压力。在这些压力中,工作负荷是最重要的一项,从课堂准备、课堂教学到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老师们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老师们的工作负荷过大已经变成了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一、职业倦怠对教师的影响
(一)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其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
心理上的亚健康是以疲倦、生理上的应激及身体上的疾病为特征的。劳累:有工作倦怠的人常常整天都有一种很难摆脱的感觉。身体上的压力和身体上的疾病:身体上的压力在工作疲劳中经常会表现出来,比如头疼,恶心,肌肉疼痛等。否定和指责、愤怒和压抑、偏执、自我贬低和刻板的态度是亚健康的重要特征。在轻度工作倦怠时,工作倦怠倾向于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否定或理性思考;当疲惫不堪时,指责取代了一开始的防卫。而在指责别人无效的情况下,则会产生自我谴责、愤怒和压抑:一个人在面临压力时,往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部的愤怒,一种是内部的压抑;偏执:一些精疲力竭的人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对他人的超越感到担忧。这样的妄想不仅阻碍了个人的正常工作,而且把偏执者带进了深深的痛苦和自卑之中。有些人在工作中遇到挫折,会产生自卑、无奈、绝望等情绪。最初,这种无力和绝望的感觉,在个人的思想中,只是断断续续地弥漫着,最后,逐渐形成了一种思想习惯,那就是,个人一遇到压力,就会感到要失败,一遇到失败,就会感到是自己的错。固执的态度:当一个人精疲力竭的时候,他很可能会变成一个固执的、很难改变的人,很难接受新的意见和建议。由以上种种现象引起的“挫折感”,进而使之进一步恶化,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二)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他们的教育效果不佳
对教育教学工作彻底丧失了兴趣,甚至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厌恶和恐惧。在教育和教学方面,他们的决断能力较差。职业倦怠者在面对工作客体及工作自身时,常常因其对工作目标及工作自身的负面影响而无法获取到足够的准确资讯,从而导致其在做出决定时容易产生武断、迟疑等问题。
(三)出现职业倦怠的老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了负面的态度
他们渐渐地对学生丧失了关爱和耐心,并开始疏远他们,过度地利用权力关系(主要是奖、惩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影响,而不是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心理引导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帮助。对学生以及父母的期望值都有所下降,他们觉得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父母们也不知道该怎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并与老师进行合作,因此他们就会放弃自己的努力,也就不再关注学生们的进步。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会对教育机构造成一定的影响。他们在面对他人时,往往表现出对他人的负面情绪,从而损害了他们与老师及领导的关系,也影响了他们在单位的工作气氛。一些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他们会选择离开教育和教学工作,造成了组织的人力资源的流失。
二、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
1.正确认识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拥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够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客观的评价,扬长避短,最终塑造出一个健全的个性。教师必须面对和接受来自内外的对自己自尊心构成威胁的一切因素,比如家长、学生、学校、同行对自己教学成绩的评价,荣誉的得失等等。教师要在对自己的认知中,在对自己的认知中,在对自己的超越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人和谐共处。
2.人际关系的和睦
人是一种社交的动物,人在人际关系中生活,要对别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判断,要与别人进行真诚的交流。教师要正确对待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做到师生关系和谐,对学生要有充分的理解,并愿意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在与同事相处时,要遵守:尊重、换位思考和自我反省三大原则。
3.意志要坚决,行为要得体
老师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能够主动战胜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只有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具有坚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能够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老师,才能做到适当的表现,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4.教育引导,加强责任感
人对事物的理解有多深,行为力度就有多深。面对教师的职业倦怠,我们不能只是埋怨,要弄清楚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要强化对老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提高每个老师的责任心: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最根本的责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最根本的教师职业道德。
5.明确岗位职责
要使每一位老师都认识到,老师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神圣的工作。而老师的工作目标却是真实存在的儿童,一个学生不能正确地引导,误入歧途,将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6.常怀感恩之心
要让每一位老师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他们来说,他们能够满足我们的生存需求,对他们能够给予我们的尊重的需求,对我们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经常对学生心存感激,就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岗位,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扎实;对学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有一颗对所有同学都要有一颗关爱和关爱的心;要时刻怀着一颗对学生的感激之心,就要对学生好一点,做好他们心里的一片绿荫。要指导每一名老师,都将教学视为一项神圣的事业,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要积极主动地抵抗自己的职业倦怠,始终保持工作的热情。
7.控制激励的程度
激励性是为了激发人们对工作的积极性,所给予的报酬水平。奖赏的水平越高,就越能激发出更大的动力;如果奖赏的标准过低,那么对人们的鼓励就会过低。从经济激励的角度来看,为了鼓励人们在一定的工作中完成某些工作而给予的工资、奖金数额越大,那么,其经济激励的强度就越大。相反,如果工资和奖金数额较少,那么其对员工的经济刺激作用也较小。设定好激励的目的,既要实现激励的目的,又要激发不同才能的人的潜能,使我们的工作方式更有成效。
8.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思想觉悟、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二是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使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9.建立一支有目标的师资队伍
建立共同愿景,也就是将其形成组织成员普遍认同的目标、价值观和观念。共同愿景可以营造出人是一体的感觉,在人们的心中产生一种深受感召的力量。共同远景是一种很强的吸引力,它就像一块“磁铁”,可以让老师们和老师们的关系发生变化,让不同立场的老师们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的、共同的、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工作目的、共同的理想,让老师们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三、结语
健康促进作为21世纪职业健康的核心理念,是一种投入少,产出高的有效的职业健康干预手段。由于其相对封闭,缺乏社会支持,在目前的工作情境中,很可能出现工作紧张,从而导致工作倦怠,进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但是,如果教师可以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压力的特征,学习如何处理好自己所面临的压力,并将其发挥到最大,这样就可以减少自己的职业压力,防止自己的工作疲惫不堪,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让自己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宿冬.初中数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大庆市为例[D].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梁雪飞.河池市都安县中学英语女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