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分析
杨超群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杨超群,.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分析[J]. 中国食品与营养,2024.11. DOI:10.12721/ccn.2024.157101.
摘要:
目的 从术后营养状况等2方面分析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2023年4月~2024年4月期间筛选48例经手术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抽签法均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用常规营养护理、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等干预,分析后一种营养护理取得的效果。结果 术后(护理后)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2组经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术后营养状况等2方面分析,得出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 重症颅脑外伤;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营养状况;术后
DOI:10.12721/ccn.2024.157101
基金资助:

在临床上颅脑外伤比较常见,多是因交通事故、坠落、撞击等引起的,若未及时进行治疗会发展到重症颅脑外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常用手术方法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1]。但重症颅脑外伤会促使机体代谢水平上升,致使病人机体热量消耗量上升。所以,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同时,需注意患者营养护理,满足其机体所需。因此,本文从术后营养状况等2方面分析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实验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3年4月~2024年4月期间筛选48例经手术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抽签法均分成对照组、观察组,2组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年龄等资料

78.png

1.2方法

抢救所有试验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手术方案,并检测患者的体征,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在此基础上,2组给予不同营养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护理,用肠外营养支持,中心静脉导管输注葡萄糖、脂肪乳剂等营养成分,并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判断是否转为鼻饲肠外营养支持。

实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患者受伤后1日或者第二日,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用鼻导管持续给患者泵注肠内营养液,营养支持初期,泵注速度维持在30ml/h,营养支持48h后增加泵注速度,但维持在80ml/h~100ml/h。注意,泵注营养液5h后,先休息1h,并检测病人的胃残余量,以便针对性调整泵注速度。一般情况下,胃残余量在100ml以下,可提升营养液泵注速度,胃残余量在100ml至200ml间,无需更改营养液泵注速度,胃残余量在200ml以上,需降低营养液泵注速度。此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及时清理病人的鼻腔、口腔,避免反流、误吸。若患者发生上述不良现象,要及时实施胃肠减压处理。若患者出现腹泻、肠梗阻等现象,需停止肠内营养支持,待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后,再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1.3观察指标

从术后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效果,其前一项用血红蛋白指标、白蛋白指标、前白蛋白指标分析,分析护理前、护理后(术后)患者营养情况。后一项从肺部感染、脑疝、脑积水方面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4.0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百分比表示,检验用t值、χ²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患者营养状况

护理后的白蛋白等3项指标,2组经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营养状况比较  (X±S)

79.png

2.3分析各组并发症情况

并发症发生率,2组经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76.png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比较常见,表现为头晕、血压波动等,且根据损伤情况,可分为脑部损伤、颅骨损伤、头皮损伤,甚至上述3种损伤交叉出现,若未及时控制病理性反应,则会增加机体能量消耗,甚至丢失大量蛋白质,而影响肠道屏障功能,促使细菌移位,而其又会加重病情,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据杨健、张引妮学者指出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改善其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长[3]。所以,要做好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营养护理,避免恶性循环,并增强病人的免疫力,预防多器官功能损伤、继发感染,进而利于患者身体康复。

除了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临床上还常用常规营养护理、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其前者护理中应用肠外营养,能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4]。但不适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该类患者体质较差,肠外营养支持时会降低患者的消化器官功能,进而引起肠粘膜萎缩,严重危及病人的肠屏障功能,甚至会引起多种并发症[5]。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应用中,为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利于患者吸收营养液,进而满足其营养需求。且肠内营养支持时对患者肠粘膜屏障有一定保护,避免肠道黏膜萎缩,进而预防多种并发症。此外,从消化功能方面来讲,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胃肠道蠕动、肠道供血等功能,进而促进患者吸收营养物质,利于免疫功能的提升,继而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6]。且肠内营养支持时,能为病人提供某些特殊营养素,进而改善患者营养功能、免疫功能,而早日恢复健康。于此同时,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中还添加了口腔护理,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护理方案,避免肠内营养引起并发症,利于患者身体康复。据本次试验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改善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更适合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利于患者身体康复。

综上叙述,从术后营养状况等2方面分析,得出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叶经纬,张立,孙健,等.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康复质量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01):139-142.

[2]秦殊,顾宇丹,费雅雅,等.早期肠内营养和延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影响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08):88-91.

[3]杨健,张引妮.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3,47(10):1644-1645.

[4]冯超.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2(15):154-157.

[5]舒金泽,沈建,陈林祥,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炎症反应和营养状况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4):15-16.

[6]周怡,金伟,陈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引入以循证为基础的早期营养支持干预的效果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0,27(03):351-35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