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是指发生于喉部的原发性与继发性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类型之一,其治疗以手术过程为主。其中喉切除术是目前效果较为极端且影响深远的手术方类型之一[1]。喉切除术后,患者尽管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生理上的挑战,包括但不限于吞咽功能丧失、呼吸方式改变,此外,部分患者还伴随严重的心理与社会功能障碍,包括焦虑、抑郁、社会孤立感等[2]。因此,如何有效促进喉癌喉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成为了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认知行为护理作为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以其通过改变患者不良认知和行为模式来改善其心理状况和生理功能的护理特点,在癌症患者护理中逐渐受到了重视[3]。该护理模式通过帮助患者识别与正确应对消极思维,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达到及时纠正患者心理负担并提高治疗依从性的目的[4]。与此同时,早期营养支持在喉癌喉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康复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喉癌手术治疗创伤明显、术后进食受限,因此患者往往面临着加高的营养不良风险,除延误愈合进度外,还增加了患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早期营养支持旨在通过合理的营养干预,满足患者术后的营养需求,以期促进患者及早恢复身体机能。本文旨在探讨认知行为护理联合早期营养支持在喉癌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能,通过回顾性分析与临床实践,期望够验证该联合护理模式在提高喉癌手术患者心理弹性、健康行为、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整体生活质量方面的优越性,从而为此类患者全面康复贡献力量,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我院接受喉切除术的喉癌患者纳为受试对象,共纳入30例患者,经双盲法结果为分组原则将患者依次纳入对照组(n=15)与研究组(n=15)。对照组男15例,年龄为(58.66±7.24)岁;喉癌的主要分类中,包括声门上型2例,声门型4例,声门下型9例;TNM分期(AJCC标准)分布中,6例Ⅰ期,4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Ⅳ期;7例患者接受术后放化疗,8例患者未接受术后放化疗。研究组男15例,年龄为(58.24±7.35)岁;喉癌的主要分类中,包括声门上型3例,声门型3例,声门下型9例;TNM分期(AJCC标准)分布中,5例Ⅰ期,3例Ⅱ期,4例Ⅲ期,3例Ⅳ期;10例患者接受术后放化疗,5例患者未接受术后放化疗。患者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喉癌全切除手术常规护理:实施常规心理护理、管道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康复锻炼以及随访与检查指导。
1.2.2研究组
认知行为护理: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等标准化心理评估工具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行一对一访谈进一步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情绪变化、认知功能等,为后续认知行为护理策略的优化提供依据。通过疾病知识教育进行认知教育,促进患者了解更多关于喉癌、全切除手术治疗方法、预后、康复过程及其后果等知识的了解,从而协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减轻对疾病的恐惧与不安。帮助患者识别并挑战消极的认知模式,包括但不限于过度担忧、绝望等,并引导患者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重建积极的认知框架。同时鼓励患者表达与识别自己的情绪,并指导患者接纳自己的情绪,认识到情绪是正常的生理反应,避免过分压抑或逃避。告知患者如何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训练缓解紧张情绪和焦虑感。为患者提供来自家人、朋友、医护人员等多方面的情感支持,减轻患者的孤立感并增加患者对关爱的感知,从而增强应对疾病的信心。向患者传授如何积极应对、寻求帮助、转移注意力等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助于患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与理智。通过模拟情境或实际案例,训练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进一步协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术后康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对于喉切除术后失去发音功能的患者,术后通过训练使用手写板、电子喉等辅助工具进行交流,鼓励患者参加无喉者协会等组织,与有相似经历的病友交流分享经验。鼓励患者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社交技能,以协助其更充分地融入社会并建立良好的人际与社会关系。
早期营养支持:明确早期营养支持时机为术后24小时内,具体措施如下:术后24小时内指导患者禁食水,此时通过静脉途径给予营养支持,包括输注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营养液以提供身体必需的能量、氨基酸、电解质等营养物质。对于术后无法耐受或无法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通过肠外营养途径给予营养支持,如鼻胃管、鼻肠管等方式。
1.3判定指标
1.3.1营养状况
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NRS2002)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包括年龄、体重变化、饮食色乳、临床状况四个方面。总分评分标准如下:评分≤4分,表示患者无营养风险,无需特别营养支持;评分5分表示患者有轻度营养风险,可考虑给予营养支持;高风险:评分>5分表示患者有重度营养风险,需立强化予营养支持。
1.3.2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患者躯体功能等四个维度的水平,分数越高反应了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试验各指标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检验,卡方比对计数资料(%)率;t值比对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如组间数据有差异(p<0.05)。
2结果
2.1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较,研究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NRS2002)更低,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比对患者营养状况[(x̄±s),分]
2.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与对照组相较,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GQOLI-74)评分更高,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比对两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x̄±s,分)
3讨论
喉癌作为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主要涉及喉切除术,该治疗策略虽能有效去除病灶,但术后患者往往面临多重挑战,包括营养摄入障碍、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心理压力大增大等问题。此外,喉切除术后,患者由于失去了发声和经鼻呼吸功能,常伴随无法说话、吞咽困难、失去嗅觉,除导致患者日常生活面临着巨大压力外,还为其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因此,如何有效改善喉癌喉切除术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成为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本文数据指出,接受认知行为护理联合早期营养支持的研究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较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更低,同时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GQOLI-74)更高),该结果证实了早期营养支持能够确保患者在术后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通过认知行为护理与早期营养支持的联合应用,进一步增强了患者的营养摄入意识,优化营养结构,从而降低营养风险。具体的机制经分析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认知行为护理通过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结合了早期营养支持,进一步促进了患者身体状况与生活质量水平的改善[5]。而联合应用认知行为护理和早期营养支持,可以形成协同效应,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通过全方位的护理干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整体生存水平。其次,早期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满足了患者术后身体对恢复期提出的更高的营养的需求[6]。再次,充足的营养支持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也降低了患者术后形成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的风险。而认知行为护理的重点在于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并重建对疾病治疗与预后恢复的认知,缓解了患者因手术和疾病带来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种心理支持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从容起到了协同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在综合干预的过程中,认知行为护理与早期营养支持的联合应用,形成了对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干预,该综合干预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7]。在相互促进方面,早期营养支持为认知行为护理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接受心理干预;而认知行为护理则通过心理支持和行为改变,促进了营养支持的落实和效果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协同,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了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8]。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护理联合早期营养支持在喉癌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两者联合应用形成了协同效应,共同加速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并提高了患者整体生存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子梓. 认知行为护理联合早期营养支持在喉癌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3,36(7):169-172.
[2] 柯梦曦,张银花,陈丽娟,等. 计算机化认知行为干预结合阶段式康复护理对喉癌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与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3):134-136,139.
[3] 王珊,尤慧华,成园园.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护理干预在喉癌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12):1649-1652.
[4] 陈海芳,马灵草,戴晗青,等. 早期免疫营养支持联合激励式护理对喉癌喉切除术患者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8):1214-1218.
[5] 陈峥,郭斌,高冉. 激励式护理联合营养支持疗法对喉癌手术患者身心应激、免疫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3(11):2023-2027.
[6] 赵小云,易勉,周银华,等. 营养支持对喉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9,25(8):86-88.
[7] 马媛,姚巧婷. 营养支持与心理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1):111-113.
[8] 王彩君,赵秀云,宋亚娟,等. 喉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与心理护理对康复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19,25(13):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