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以人的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赞同。笔者在本文就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论述。
一、结合思维导图进行基础引导,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教学中的核心思维,之所以将历史称为历史是因为全部都是过去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重大影响以及价值的事件,是过去的知识,而初中阶段要学习的历史内容除了国内上下五千年的重大历史知识,还包括国外的重大历史知识,学生除了要掌握国内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主要人物、产生的结果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外,还要掌握在同一时间国外分别发生了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对国内造成的影响如何,从何时开始国内外的状况开始发生转变以及双方的关系如何等知识, 而要想学生充分掌握这部分内容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时空观念即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以及思维能力,呈现的形式通常是历史纪年、历史地图以及历史大事件年表等。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清晰明确的时空线索,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 思维以及空间思维能力都较弱,依靠学生自己很难在头脑中形成系统性的时空观念,因此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去深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及教学设备来制作思维导图进行基础历史知识的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要想让这一教学策略发挥实效,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保证思维导图的清晰性,既然学生的思维不够清晰,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弄清思维,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清晰的梳理脉络而引入课堂教学中的,因此,教师在制作思维导 图时也要以清晰性为主;其次是保证思维导图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教师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应该考虑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个重点,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思维导图制作得更有趣味性,像是在其中插入一些图片、视频,以此来丰富思维导图,让学生想要主动记忆这些思维导图。相信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历史教学能够让学 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历史事件脉络结构,从而真正达到培 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教学目标。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以及探究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如何学就成了关键,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课堂教学呈现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始终不足,学生在听到自己感兴趣的点时可能会多听一些,但是通常情况下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学习兴趣都不高,缺乏参与感,学生的思考以及探究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这就导致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难以提高。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增强,若是教师在教学时无法给学生想要的自由,就会使学 生对于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历史知识又十分琐碎,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背诵记忆,在抵触心理的影响下,学生记忆的效果自然也不会好。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与思考的空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探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针对一些重点历史事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去思考事件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最后的影响,然后让小组派代表上台讲一讲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看法以及评价,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全方面培养学生历史解释以及理解能力
教学活动是帮助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教学方法,学生在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时思维也是活跃的,此时渗透一些历史知识,学生吸收理解起来的效果也比较好。而且历史核心素养包含的历史解释以及理解能力就是需要建立在 学生充分思考上的,历史解释能力即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历史事件会发生都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这部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而这些因果关系、评价内容是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才能真正记住的,若是依靠学生死记硬背去学习很容易出现记忆难题,影响学生后续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活动,像是历史事件分析比赛、历史知识记忆竞赛等方式进行教学,一来这些活动能够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二来初中生的好胜心极强,通过竞赛类的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 这样活动的教学效果也最明显。而且学生是教学活动参与的主体,学生自然会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及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这样教师也能够在倾听中迅速掌握学生知识层面的不足之处以及历史思维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以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历史解释以及理解能力的目的。
四、通过对历史人物客观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决定历史事件走向的关键性因素,自然也是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人具备多样性,历史人物也是人,同样吃五谷杂粮,体验人生百态,其价值观念也会随着时间以及其经历的事情而发生改变,这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事作风产生变化。因此,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可能会做出不同举动,而这些举动产生的结果也是不一致的,不能仅凭与历史人物有关的一个历史事件产生的结果就直接评价这个历史人物,那样是不准确也不客观的,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历史上存在许多颇具争议性的历史人物,像李鸿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者洪秀全以及吴三桂等,这些历史人物都曾经为国家的进步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同时也都出现了一些严重性的问题,难道仅凭这些问题就判定他们是坏人吗?未必如此,若是从他们的人生经历来分析,不难看出他们在做出那些不利于国家的事情时的无奈,而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全面结合人物的背景以及性格才能有所了解的,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以此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会学生全面看待问题,让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点,同时也要根据历史人物的缺点来反思自身,以此促进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五、结语
历史教育是一门时间跨度非常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记忆,对于学生的记忆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让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科学并且准确地掌握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人物所做出的事件,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对历史进行良好的知识性掌握。我国的历史教育发展过程当中,要求学生认识历史,感知历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提升个人的家国情怀,引起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明确国家的发展史,在新中国不断崛起的过程当中,为祖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玮.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2):55.
[2]史忆生. 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研究[J]. 成才之路,2016(34):25.
[3]崔爽.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4):24—25.
[4]赵秀玲. 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科 技·管理),2020(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