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文护理模式,即“以患者为本”,尽量使患者提出的需求得到满足,以此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因此,本文将针对人文护理模式在精神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进行分析。
(一)资料及方法
1.资料
从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1月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中挑选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将其分成每组25人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例1:1,年龄在30~65岁,平均50.5±5.5岁;观察组男女比例3:2,年龄在32~63岁,平均52.5±3.5岁;患者入院检查后,全部符合《精神病诊断标准》相关要求,且在一般数据对比中,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2.方法
2.1对照组
本组行常规护理,护士为患者用药提供指导,并及时提供心理疏导等常规护理服务。
2.2观察组
本组行人文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首先,创造温馨人文关怀氛围。护士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给予患者爱护、尊重。时刻给予患者角度出发,仔细观察、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并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同时,要严格约束自身言行,要采用和蔼的语气和患者沟通,避免过激言语刺激患者。[1]
其次,优化环境设施。护理人员要认真打扫病房、更换床单被褥、合理控制室内温湿度、做好通风管理,还要在室内摆放绿植点缀空间;另外,要根据患者喜好,播放优美的音乐,为患者营造一种安逸、融洽、轻松的康复氛围。
然后,认真沟通,避免隐患。结合患者状况,按时与患者交流。交流时,要主动倾听患者的想法,护士可借助观察患者言语、神情等方式分析患者的痛苦原因、实际需求,并基于此通过言语慰问、关怀引导等方式关心、开导患者。交流期间,应鼓励家属协同,且要叮嘱家属切勿在言语行为方面刺激患者,从而为患者树立康复信心。[2]
最后,给予尊重,做好教育。护理人员要基于患者健康需求抒发,病程人人平等原则,照顾患者,要对患者的隐私、人格予以尊重。生活期间,应帮助患者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与绿色饮食习惯;另外,要组织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对于存在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患者,要为其普及不良习惯的负面影响,并引导患者戒除;同时,要按时检查患者服药状况,普及服药后可能存在的副作用,以此消除患者心理顾虑,确保患者遵守医嘱坚持服药治疗。[3]
3.评价标准
在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进行焦虑、抑郁评分,对比SAS、SDS评分结果,且评估项目共20项,分四级评分,总分×0.25取整数即最终得分,若<50分即正常,若在50~60之间即轻度焦虑/抑郁,若在61~70分之间即中都焦虑/抑郁,若>70分即重度焦虑/抑郁。
4.统计学研究
本文收集的数据通过SPSS20.0软件处理、分析,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若P<0.05,则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在SAS、SDS评分比较中,护理前,两组评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一所示。
(三)讨论
精神科患者症状特别,护理难度大,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运用人文护理模式,有助于护士通过沟通和患者建立和谐护患关系、为患者普及疾病知识、纠正错误认知、缓解或消除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等。且本文研究发现,行人文护理后,在SAS、SDS比较中,观察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人文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精神科护理效果,缓解或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卢思含,易青.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27):112+120
[2]我国人文护理的可视化分析[J].马丽静,刘太芳,杨晓萍.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0,(02):184-189
[3]人文关怀理念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闫利莎.心理月刊.2020,(0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