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底板灰岩水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
马志强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马志强,. 煤矿底板灰岩水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J]. 矿山工程与技术,2022.5. DOI:10.12721/ccn.2022.157156.
摘要:
淮南矿区煤层开采深度大、承受奥灰水压高、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某矿为落实水害防治超前治理、区域治理理念,实现西四采区5煤和下伏1煤层优质煤炭资源安全开采,实施矿井西四采区底板灰岩水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工程,技术方案可行、工程设计合理。该项目实施可有效降低探放水作业技术管理难度和安全风险,提升矿井接续潜能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底板灰岩水区域探查地面钻孔
DOI:10.12721/ccn.2022.157156
基金资助:

随着钻探技术的进步,长距离、高精度定向钻机在多处煤矿探索、实验,效果显现。煤矿防治水工作理念与时俱进,在2018年的《煤矿防治水细则》中,提出防治水工作由过程治理向源头预防、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井下治理向井上下结合治理、措施防范向工程治理、治水为主向治保结合的转变,强化源头预防、超前治理,落实区域治理。淮南矿区煤层开采深度大、承受奥灰水压高、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某矿为落实水害防治超前治理、区域治理理念,实现西四采区5煤和下伏1煤层优质煤炭资源安全开采,实施矿井西四采区底板灰岩水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工程。根据矿井所处地质单元的特殊情况,探查治理目的层位选择太原组12灰,可满足探查治理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要求。钻孔间距在满足规程规定的前提下,综合当前实际情况,确定分支钻孔间距正常情况下取60m,遇构造带、异常区等加密布置。布置1个钻场,3个主孔,55个分支钻孔,顺层分支钻孔布置采用鱼刺状布孔方式,实现对该区域探查治理。预计项目总工期26个月,总钻探工程量为4.8万m。

一、项目背景

(一)矿井概况

某矿位于淮南煤田西部,隶属安徽省阜阳市,设计生产能力5.0Mt/a,服务年限53年。矿井2014年投产,走向或倾向长壁采煤法,采用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矿井可采煤层10层,主要开采煤层5层,地层倾角一般5~20°。井田以断层为界划分为两个开采块段,其中西四采区首采5煤层,平均煤厚6.5m,首采工作面已回采520m,接替工作面正在掘进。

(二)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井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新近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奥陶系和寒武系,二叠系的山西组与上、下石盒子组为矿井主要含煤地层,其中:5、1煤均厚分别为6.56、5.94m(西四采区),5煤距离1煤层平均间距105m,1煤距离下伏太原组、奥陶系地层分别15m、120m。

矿井主要含水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新生界松散含水层(组),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井田存在多个三维地震反射波异常区

西四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下部奥灰强富水性,q值达1.748L/(s•m),大(中)型断层发育,落差大于100m断层 6条,存在2个三维地震反射波异常区,钻进过程中发生多次掉钻,最大掉钻深度4.8m。隐伏垂向导水构造是煤层开采重要隐蔽致灾因素。1煤距太灰间距仅15m,底板承受10MPa以上的高压灰岩水威胁。5煤底板(1煤顶板)砂岩层相对富水,最大水压达8 Mpa,砂岩层可能接受深部灰岩水间接补给,因此5煤开采同样受底板灰岩承压水威胁。

二、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必要性

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5煤及下部1煤开采安全威胁大。一是采区下部灰岩富水性强、水压高。二是采区内大(中)型断层发育。三是井田发育有陷落柱,采区存在2个三维地震反射波异常区。四是5煤底板(1煤顶板)砂岩层相对富水,并可能接受深部灰岩水补给,下一步1煤层开采安全风险更高。

2.井下探查治理安全、效果难以保障。一是与高压水短兵相接,止水套管下置困难,固管质量难以保障,探放水作业技术管理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二是井下钻孔探查达不到有效排查垂向导水构造的要求,探查深度、精度也难以满足高承压水安全开采要求。三是井下难以做到高压劈裂注浆和大泵量连续注浆,治理效果不佳。

3.井下探查制约矿井接续和高效开采。一是矿井“一井一面”生产,西四采区5煤为矿井未来5年主采煤层,当前5煤每轮探放水造成巷道停头2周,且回采按煤监部门要求存在不确定性,对矿井接续影响大。二是井下探查难以实现超前,存在遇隐伏垂向导水构造突水造成矿井接续脱节的可能。三是1煤探查需施工专门底板岩巷,且制约煤巷掘进,无法保障高效开采。四是实施区域探查治理,可提前解放1煤优质资源,提升矿井接续潜能和经济效益。

4.行业及地方政策要求。一是《煤矿防治水细则》要求推进水害源头、区域、井上下结合治理。二是《安徽省煤矿防治水和水资源化利用管理办法》规定开采受底板灰岩水威胁的煤层,必须坚持奥灰水与太灰水防治并重、区域超前探查治理的原则。三是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要求淮南矿区开采1煤层必须区域探查治理。

(二)可行性

一是地面区域探查治理可有效探查识别、治理隐伏垂向导水构造,治理后可形成有效关键隔水层,探查治理深度能够满足带压开采突水系数要求,可以保障5、1煤层安全高效开采。

二是地面水平定向井技术及配套工艺成熟可靠,水平定向孔已近3000m;地面预注浆技术及注浆装备成熟可靠,注浆泵压达50MPa、泵量达2000L/min。

三是太原组12灰可作为有效目的层。一方面C312灰赋存稳定,均厚8.52m,易于跟层钻进,其特有的富含蜓科化石及γ值特征易于判层,且该层灰岩可注性相对较好。另一方面其底板发育稳定的铝质泥岩,可保证浆液在太灰中有效扩散,且避免浆液大量进入奥灰、不经济。

三、方案设计主要内容

针对西四采区当前5煤层开采存在的水害风险及下部1煤层开采必须实施区域探查治理,按照5煤层和下伏1煤层开采水害协同治理的思路,确定实施西四采区底板灰岩水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一方面消除当前5煤开采水害风险,大大减少其防治水工程量,实现安全高效开采;另一方面提前解放1煤优质资源,提升矿井接续潜能和经济效益。通过区域探查治理,从根本上消除采区水害隐患,保障矿井安全、高效开采。

(一)探查治理范围

按照5煤与下伏1煤层水害协同治理的要求,东西两侧适当外延,经计算,各煤层平面治理范围为开采边界外扩60m。实现对下伏1煤层工作面的覆盖,总探查治理面积为2.5Km2。

(二)目的层位选择

探查治理目的层位选择太原组12灰,可满足探查治理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要求。

一是C312灰治理后可形成有效关键隔水层,煤层底板相对隔水层厚度满足突水系数不大于0.1MPa/m的要求。二是C312灰赋存稳定且层厚较大,便于顺层钻进和判层。三是C312灰可注性相对较好,底板发育稳定的铝质泥岩,一方面保证浆液在太灰中有效扩散,另一方面避免浆液大量进入奥灰、不经济。

(三)孔间距选取

在满足规程规定的前提下,综合当前实际情况,确定分支钻孔间距正常情况下取60m,遇构造带、异常区等加密布置。

(四)钻孔布置方案

布置1个钻场,3个主孔,55个分支钻孔,顺层分支钻孔布置采用鱼刺状布孔方式,实现对该区域探查治理。

(三)项目工期预计

预计项目总工期26个月。其中:一期工程安排2台钻机同步进场施工,预计总钻探工程量为1.5万m,工期9个月;二期工程2台钻机同步施工,预计总钻探工程量为3.3万m,工期17个月。

(四)效益分析

经探查治理后, 1、5煤层预计共解放煤炭资源2200万t,总投入为9500万元,吨煤投入为4.18元。

按原井下钻探探查工艺,吨煤成本9.16元。

经济效益明显。

四、技术要点

1、目标层位选择。以C312灰为探查治理目标层确定的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技术方案可行。

2、钻孔、注浆参数选择。分支钻孔注浆压力、注浆材料、钻孔距离(60m)等关键参数的合理选择。 

煤矿防治水区域治理,目标层位选择、注浆工艺极为重要,直接决定治理效果。在区域治理工作中,要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煤矿防治水细则》,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8年版。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