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教学方式和途径也在不 断地更新,从最早依靠教师单一语言讲授的教学形式逐步演变 为融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综合模式,学科教育质量也得到了显著 的提升。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科教育改革工作的完善,发展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信息技术 的应用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不仅有助于教师完善课程教学的 方式,同时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型课堂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物 理课程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构建学习情境中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提升 课程教学效率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 过引入信息技术的方式,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为学生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听、边看、边思 考,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从而循序渐 进地提升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所 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多彩的物质世界”这部分学科知识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模拟星系运动 的实验动画,将学生带入这种充满神奇色彩和魅力的物理世界 中去,充分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探究学习的欲望,为课堂教学 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如,在学习“惯性”相关知 识时,学生往往由于物理现象瞬时性的变化特征和相关力学、 运动学的复杂概念问题对于这部分知识难以准确地解释和掌 握。针对这一实际教学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物演示 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投影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展示物体受 到惯性运动过程的分解视频,在慢放的讲解中帮助学生准确掌 握这部分知识难点和易错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效提高课 程教学活动的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展示宏观和微观物理现象中的应用
在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知识点内容都涉及宏观与 微观的物理现象,这部分知识如果单纯地凭借教师的讲解和学 生的想象,很难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门以实验和观察 为基础的科学类学科,许多物理知识内容仅通过实验过程进行 总结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宏观与微观的学科知识想象不仅是学 生理解掌握的难点知识,同时也是学科教学的重要核心本质, 在实际教学时单一的讲授难以体现物理知识的核心要素,加上 初中学生自身的学习认知能力有限,在学习时往往无法准确地 掌握和理解。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将这些无法 直接观测到的宏观或者微观物理现象进行形象的展示,提高学 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 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如果单纯地介绍日食或者月食是由于光直 线传播而造成的,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多媒体动 画模拟地球和月球的运动轨迹,将日食和月食的现象,通过动 画演示的方式进行直观的展示: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是由 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进而 在地球上就会出现阴影,这就是日食现象。借助信息技术这种 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对于宏观的物理现象有一个清晰的认 知,这样在后期学习过程中就能够紧紧抓住问题的本质,为课 程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借助信息技术增强学生追求科学的兴趣
初中物理课程具有较强的探究性,整个教学过程不仅在 传递知识,更是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培养,不过很多学生 对于物理知识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改善教学 现状,通过增强学生追求科学的兴趣,对其展开全方位培 养。兴趣是学生的最大动力,有兴趣自然能够积极参与,而 很多物理知识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源泉,所以教师要在物理 课堂中融入学习技术,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能够主动分析 物理现象。例如初中物理《透镜》教学前,教师先播放了一 个电影片段,出自经典作品《007 之择日而亡》,主角 007 开 车与反派在冰原上进行追逐,被逼入绝境时开启了汽车的隐 身功能,成功反击并打败最终的反派。学生在观看电影片段 后都会出现疑问,难道真的有隐身功能吗?这时教师提问: “同学们觉得隐身功能是不是导演的想象力过于丰富?”大多 数学生会认为确实有些夸张,也有个别学生认为隐身功能可 以实现,在引发学生的积极讨论后,教师引入这节课的内容 《透镜》,并为学生揭秘汽车隐身的奥秘:其实电影中的片段 与物理现象有关,所以说并不是来自于凭空想象,而是有真 实的科学依据。著名的物理学教授罗切斯特,就利用 4 片标 准透镜在不同角度、位置组合,将真实物体凭空隐形。这时 学生已经产生浓厚兴趣,无论讲解还是开展实验教学,学生 都会更积极主动,认真探索《透镜》知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物理教学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有利于打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也是增强教 学效果的基础保障,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无非是教师提 问学生回答,这种单一的互动交流形式,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 果。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充分拓展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渠道、 形式,如互联网视频中的弹幕,就是比较好的互动形式,借助 弹幕提问、评价,还能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并且较符合现代年 轻人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重力》时,教师提出具有 针对性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利用弹幕回答,而教师观看弹幕可 以看到学生的答案、困惑等,及时了解学习动态。其次教师与 学生通过弹幕互动,借助幽默风趣或言辞犀利的语言,让课堂 教学变得更加松紧有度,这样就能减少课堂管理花费的时间与 精力,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除了课堂互动交流外,信息技术 还能应用在课堂外,作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借助微信群、钉 钉等平台,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或 帮助学生展开课后复习,都能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还会加深 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
五、及时革新教学理念跟上科技发展步伐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愈发完善,并且 涉及到多个领域、环节,而教师应该及时革新教学理念,充 分做到与时俱进,运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初中物理教学 提供支撑。比如当下较常见的计算机与电子屏幕,结合 Flash 等软件让物理知识内容更容易被理解,同时还能模拟演示相 关实验,尤其是课堂中无法完成的实验内容,利用视频即可 弥补这一缺陷。另外借助互联网将计算机、平板电脑进行有 效连接,将平板电脑中的屏幕画面实时传输到计算机,从而 实现了投影屏幕功能,在实验过程中利用摄像头,可以产生 第一视角的画面,而学生通过观看会感受更强烈的视觉效 果,尽管摄像头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对广泛,但作用仍然十分 明显,提高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冲击力。教师应不断完善掌握 的信息技术,并加以改进融入到初中物理课堂,这是提高教 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障。
结语: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融合不仅是现代化教学改革 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物理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在实践教学 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利用多样化的 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充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抽象的 物理学科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和有趣,在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学 习中循序渐进地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莉. 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D].延边大学,2014.
[2]栾孟贺.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