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土木工程结构中抗震技术发展
刘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佳,. 试论土木工程结构中抗震技术发展[J]. 中国土木工程,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010.
摘要: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地加强。在土木工程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所以人们在当前时代之下,对于土木工程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目的是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近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命安全,所以土木工程所使用的抗震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施工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篇文章将主要讨论土木工程结构中使用的抗震技术,仅供参考。
关键词: 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技术;发展应用
DOI:10.12721/ccn.2022.157010
基金资助:

引言

我国地域非常辽阔,很多地区由于靠近地震带,所以有着很高的地震灾害发生风险。在这样的地区进行土木工程建设时,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抗震技术,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整体抗震处理工作,有效地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发生时,用于建筑结构的问题威胁使用者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不断研究土木工程建筑抗震技术,保障土木工程整体结构的同时,保护使用者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1影响抗震效果的主要因素

1.1建材因素

施工材料是土木工程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土木工程结构的质量,所以我们在进行抗震技术使用时需要重视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如果不符合抗震标准将不能应用在土木工程结构中,否则将会导致建筑物遇到一些恶劣条件时,出现结构变形或裂缝的问题,当遇到地震灾害时更会出现建筑物坍塌等危险。

1.2结构设计因素

对于建设在地震发生概率高的地区的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如果抗震技术的结构设计出现问题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如果在对结构设计时没有对建筑整体的对称性和均匀性进行考虑,就会影响抗震性能,所以结构设计因素对于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一定要提前到现场了解当地地震灾害基本情况,如果当地的地震发生频率比较高,而且地震所造成的危害影响比较严重,那么需要慎重考虑,不能设计外形结构不规则的建筑物,这样会影响抗震技术的效果。而且在对常规建筑物进行抗震结构设计时,应当提升抗震等级,并且按照具体的等级要求严格执行各项操作,确保抗震技术的应用效果。

1.3施工技术因素

合理使用抗震技术,充分发挥抗震技术的效果,能够提高土木工程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但是,由于以前的施工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当时对于地震灾害的认识比较薄弱,所以没有有效的技术抵抗地震发生,很多施工企业所建设的建筑物都没有足够的地震抵抗能力。而且在抗战方面的标准制度建设的也比较低,和当前建筑的抗震要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现代化建筑施工时,必须要对抗震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抗震技术,严格遵守当前的抗震标准,来有效地提升土木工程建筑的抗震能力。

2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技术发展应用

2.1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技术

由于传统施工技术对于抗震能力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所以很多建筑都存在抗震能力弱的问题,在真正发生地震灾害时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建设部门必须要对发生过地震的建筑进行研究,寻找抗震技术提高的经验,研究出能够良好抵抗地震灾害的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当前通过研究分析发现钢筋混凝土加固框架结构有很好的抗震效果,混凝土加固方法是指施工人员必须使用钢支撑组件和耗能支撑组件来将它们部署在地震力可以消散的位置。并且需要在建筑物整体框架的柱子间隔处安装钢支撑,从而科学有效地增强结构框架的稳固和抗震强度。这种结构可以保障出现地震灾害问题时,建筑结构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形。放置在结构框架中的耗能支撑组件能够在地震袭击的时候吸收和处理大量的能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这种地震力对建筑物自身结构的不利影响。

2.2耗能、减震和抗震技术

建筑中使用的构件具有弹性特征,当发生较小规模的地震灾害的时候,横向刚度会在动力作用下发生变化,从而控制建筑物的变形。当建筑工地发生严重地震的时候,构件处于非弹性状态。此时,建筑物本身的阻尼值高,能量吸收性大,并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整个建筑物的振动效果。

2.3半主动和主动控制抗震技术

一是半主动控制抗震技术,它主要是运用控制部件对外部建筑物结构参数进行调节,确保从本质上实现抗震,控制部件是调节载体,只需要很少的外部能量,可以通过微弱的电流形式提供能量。当前,在应用减震技术时,采用电键作为控制部件,整个控制系统由自动电键装置控制,因此建筑结构的动态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半主动控制装置主要有可控液体阻尼和可变装置。二是主动控制减震技术。应用这一技术时,根据地震等级边界对建筑结构参数的需求非常大。抗震力是反向力,抗震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力和地震波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施工单位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传感系统。

3抗震技术的注意事项

首先,在钢筋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加固。通常情况下而言,打磨能够确保建筑结构施工的有效性,同时还严重影响了建筑结构的强度,因此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工作建设过程当中必须要将打磨这一环节充分做好。在实际进行打磨的时候,必须对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充分了解,同时合理选择相关机械。而打磨工作的完成除了需要应用到相应的机械工具之外,还必须要采用人工的方式来对其进行设计和校正。而为了有效避免钢筋表面出现生锈的情况,必须要将钢筋打磨到金属呈现出光泽。再者,在具体进行打磨的时候还需要对直径问题进行考虑。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表面的油污进行处理。在实际运输和管理环节当中,难免会有油污附着在钢筋表面,对于钢筋的打磨和后续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便。所以可以运用丙酮来处理钢筋表面的油污,再者,还可以使用脱脂棉来擦掉钢筋表面上的灰尘,同时为了有效防止出现钢筋混乱的情况,为管理工作提供方便,需要将钢筋整齐的放置在一起,这也从根本上避免了钢筋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在植筋现场当中,为了对清洁效果和钻井效果进行验证,现场进行了试验。采用300棵试验树,分量模拟试验和现场试验两种形式。在一切工作完成之后方可进行钢筋的加固,同时将相应的标记工作做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顺利来进行,并且转动冰块,从根本上保证其稳定性,通常来讲,需要将其进行24小时的固化。

结语

将抗震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中有效应用,可以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并且可以将建筑的总体质量提升,可见抗震技术的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而言起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对抗震技术的发展应用进行全面分析,并探讨抗震技术的发展应用,进而使抗震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使土木工程建设质量、抗震能力得到保障,为土木工程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鹤.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7(15):33+37.

[2]赵彬惠.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7):121~122.

[3]郭浩.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解析[J].四川水泥,2017(2):9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