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特点
(一)机械制造设备操作性和专业性较强
机械设备非常复杂,并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操作性。为了能够按计划生产相关产品,首先要特别注意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因为生产设备结构复杂,可能需要更换设备部件,这需要固定设备的部件。其次,保持充足的设备库存,明确维护工作,并确保为适当的技术提供强大的设备支持,以便在第一个周期进行维护工作,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对于执行操作而言,由于生产过程日益复杂,并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求,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安全技术更新也比较快,这使得系统的维护更加困难且较为复杂,所以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维修技能,这对于机械设备的顺利维修至关重要。
(二)机械制造操作具有双重责任特点
机械制造企业需要制定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安全管理计划。但是由于机械设备的复杂性,长期生产作业会使得机械设备陈旧老化,再加上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导致设备的使用状况不佳。在机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操作员的人身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会常常处于危险之中。因此,安全管理者必须明确机械制造的双重责任,重视安全运行与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及时发现设备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降低设备故障的可能性[1]。
(三)机械制造作业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随着工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机械产品种类,为了更好的满足生产需求,机械产品的多样化在所难免。随着机器产品数量的逐渐增多,在结构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需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关注设备维护的要点,考虑资金、制造技术等影响安全管理的因素。此外还要要从全局出发,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在机械制造企业管理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及应用范围方面
在机械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实施安全管理,首先必须明确其管理和应用的范围,安全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安全生产制度、责任和整个生产过程等多方面内容。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并没有明确划分安全管理范围,导致各个管理部门之间权责不明确。并且相应的管理工作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和标准落实到位,这不仅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生产效率,而且在发生劳务纠纷时,也无法采取切实有效方法进行解决。这些情况都严重阻碍了企业生产的有序进行,对于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管理理念方面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机械制造企业的工作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不全面,同时严重缺乏安全管理意识,进而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执行效果不佳。安全制造管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与操作人员的生产力密切相关,因为大部分员工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安全方面也没有进行严格管理,对于管理工作和生产与自身安全之间的联系也不清楚,从而阻碍了企业机械制造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例如,员工下班后迅速从制造车间撤离,却没有及时整理生产工具和设备,或者是在工作期间没有停机测量元件,这一切都因为操作员缺乏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所引发的一系列不良现象,所以需要后期加大安全知识的普及,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三)执行力度方面
通过对机械制造企业的研究发现,企业并没有根据生产方式制定任何安全管理机制来确保制造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安全监控要求执行各项任务,使安全创建不切实际,无法按照安全管理指南进行各项生产作业,导致安全管理工作现场执行力不足。此外,机械制造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机制不合理因素较多,管理方案中未规定具体实施方法,人员难以按照安全管理要求有序开展工作,进而导致机械设备生产过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2]。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在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管理及应用策略
(一)加强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投入
现阶段,机械制造企业需要狠抓安全生产管理,使企业内部所有工作都能顺利进行,确保设备故障不影响产品性能。同时,我们还必须提供资源来解决操作员安全意识方面的问题。比如积极开展安全培训活动,通过各类培训活动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从而提高员工们的安全管理意识,此外,还可以为员工提供学习机器技术和维护知识的机会,逐渐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使员工们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技能得以全面提升。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
为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生产控制的安全水平,需要建立可靠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以往粗放的管理模式无法按照每个工人的规则和护照程序进行适当的操作,因此这一传统管理模式无法与现代化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机制相匹配。为了确保各种监控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时消除设备安全隐患,按照安全管理标准,明确生产类型,制定故障排除预案,规范开展安全质量监测工作。此外,还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并对不遵守生产规则的员工加大处罚力度。
(三)应用安全生产管理评价体制
为进一步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必要建立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制度。针对企业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按照安全管理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标准,了解影响制造作业的因素,并在安全管理计划中予以明确。正确应用技术方法,注意物料搬运设备的安全监管,做好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并对安全管理标准制定了科学的验证流程,明确了每个验证程序的操作。优化安全监督部门人员使用同时,要加强监督,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定期维护和故障排除,按照计划要求进行现场检查。尽可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设备故障的可能性,这直接关乎到到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正因为如此,必须注意安全管理和操作的运行,建立科学的安全评估体系,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
(四)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其中一些不确定因素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安全。对此,操作人员必须在生产过程的检测中具有预防和主动处理危害的意识,并进行更准确的评估以有效管理上述风险因素。特别是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大量复杂的机器设备,主要的风险原因就是这些机械设备工作中的隐患,如机械设备老化、锈蚀等。而在此背景下,制造企业还必须提高和优化机械设备的品质和安全特性,以确保员工始终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进行作业之前,企业都应当对员工所配备的安全装备进行检查,以避免不必要的危险事故出现。
结论:通过文章分析得知,在当前的机械制造企业发展进程中,要加强安全生产的规范化管理,企业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由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同时从几个方面入手,充分考虑机械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参考文献:
[1] 项晓伟.安全生产标准化下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管理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06):23-26.
[2] 刘朋.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12):56-59.
[3] 陈鼎淇,李戈真.浅谈新形势下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11):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