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职业教育应以提高质量为关键,必须树立一种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注重教育内涵发展的教育发展观。由于社会存在对不同人才的需求,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的职业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逐步由粗犷型的管理和发展方式转变为精细化管理和发展方式。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人才培养路径不清晰、政策落实不彻底、课程设置不合理、企业参与意愿不强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职业教育战略分析与调整成为改革和发展的关键。
一、重视职业培训的思政建设,提升培训对象综合素质
职业培训的对象来源非常多样,他们的素质结构中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甚至其中一部分人还可能存在不良习气。职业院校在开展职业培训时,不能只重视技术技能传授,还要重视职业培训的思政建设。在制定培训方案前,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培训对象在素质结构中的薄弱点,然后针对薄弱点开展补偿性的职业培训,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技术技能传授之中,帮助培训对象重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不负时代赋予职业院校的培训使命。
二、信息化时代的职业教育资源体系建设
互联网在实际的应用中具备诸多优点,如即时性强、经济效益高、涵盖内容广泛等,基于互联网+的特性,可以考虑构建网络背景下的教育资源系统标准、共享机制以及应用模式。职业教育资源体系标准主要依据职业教育专业类别属性进行划分,可以根据相关专业的共性与差异性,构建双元资源体系与应用型资源标准。其中双元资源体系主要由共性资源和个性资源两种组成:共性资源是指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型专业与学科所必需的通用教学资源;个性资源与之互补,是为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特色教学资源。应用型资源标准,是依据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学科的应用特性,结合相关技术规范制定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技术与使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教育资源共享的便利性。
三、引领创新,构建职业教育创业指导体系
学生群体大多数缺乏创新和创业的思维意识,实践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学校的环境难以使学生体会社会竞争的残酷性,也不能通过自我反思来激发自己的价值。因此,职业教育创业培训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的环境,训练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与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发挥学生的个性,通过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一方面可以转换学生与教师的职责分工,将学生放在讲台上锻炼其组织能力与演讲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与表现进行指导;另一方面适时举办智力挑战比赛,激发学生的思想观念。在课堂之外,可以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活动为重点,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深刻践行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强化学生竞争的观念。
四、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职业培训持续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职业培训的规模和质量,因此加强职业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是职业院校完善职业培训体系的重要策略。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培训时间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技术研发、派教师定期参加企业实践培训、聘请企业高新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兼职培训教师等方式不断提高“双师型”培训师资的数量和比例,最终达到优化培训师资队伍的目的。
结束语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我国“十四五”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支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苏宁.新形势下职业院校职业指导教育工作探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
[2]壮国桢.“适合的职业教育”: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J].职教论坛,2018(10).
[3]黄利文,王健.导生制在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