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钼靶与磁共振诊断乳腺叶状肿瘤的影响价值
金竟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金竟琳 ,. 探究钼靶与磁共振诊断乳腺叶状肿瘤的影响价值[J]. 诊断医学,2021.10. DOI:10.12721/ccn.2021.157091.
摘要:
目的:探究钼靶与磁共振诊断乳腺叶状肿瘤的影响价值。方法:将我院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主要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给予其X线钼靶,MRI检查,对其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给予所有患者手术治疗,根据肉眼和病理检查,其肿块主要表现为圆形和椭圆形,或呈现为分叶状,能够清晰显示边界。给予所有患者X线钼靶检查,病灶大小表现为1.6cm×2.1cm——7.2cm×9.1cm,其中有5例患者表现为圆形,其中20例为分叶状,对应的病灶具有高密度影,其密度高度范围超过周围腺体,其中有15例患者能够对其边界看清,5例边界不清晰,10例患者周围具有环形低密度影。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对应的病灶大小在3.2cm×4.1cm——18.6cm×24.3cm,其中有10例患者为圆形,20例患者表现为分叶状。结论:就乳腺叶状肿瘤患者来说,给予其X线钼靶和MRI检查,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性,尤其针对MRI动态增强扫描,但是要想对其进行确诊,则还需要从临床病例检查进行入手。
关键词: 钼靶与核磁共振诊断;乳腺叶状肿瘤;影响价值
DOI:10.12721/ccn.2021.157091
基金资助:

就乳腺叶状肿瘤问题来说,其在临床中是较为少见的,是一种乳腺肿瘤疾病,对应的发生率达到0.3-1.0%。乳腺叶状肿瘤具有一定的特性,较为复杂,但是就同一个肿瘤来说,其在不同区域内具有不同的组织学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良恶性鉴别诊断的难度[1]。本研究将以此为主要内容,探究MRI和X线钼靶诊断在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现做出相关报道如下。

1患者一般资料分析与研究方法

1.1研究资料

将我院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主要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给予其X线钼靶,MRI检查,对其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其中,共有研究患者30例,均经过临床病例被证实为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其中,患者年龄最小的为18岁,年龄最大的为6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23±3.56)岁。体检过程中多会对乳腺上肿块进行触及,质较硬,活动欠佳,不存在皮肤异常改变的情况。

1.2研究方法

X线钼靶检查:本研究主要将麦克瑞钼靶机进行应用,主要选择MCR-6000型乳腺X线机检查,对应参数显示为27-31KV,45-81mAs,将其侧斜位,和轴位,对患者的乳晕,边缘,肿块大小和钙化情况等进行观察[2]。

MRI检查:将Philips Achieva 1.5T超导型MRI扫描仪,并将乳腺专用线圈进行应用,在开展扫描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患者的俯卧位进行选取,保证患者双侧乳腺自然下垂,给予其平扫[2-3]。就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序来说,主要需要将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技术进行应用,其对应的参数为TR/TE为8000ms/70ms,层厚3mm,层距为1mm,对应的扩散敏感系数值表现为0s/mm2和500s/mm2。对患者的病变部位,大小和形态等进行观察。在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受到工作站会自动生成ADC图的影响,需要对其ADC值进行测量,并对病变位置进行选取,数值选取三次,并对其平均值进行选取,并将其侧正常乳腺的ADC值进行比较[4-5]

TIC类型:Ⅰ型,主要表现为上升型,给予其动态观察,表现为持续上升,不存在峰值。Ⅱ型表现为平台型,在给予其动态观察的过程中,可见早期信号强度较高,能够达到峰值,并持续维持此水平状态。Ⅲ型为流出型,早期信号强度较大,其峰值较高,但是在中后期表现为下降趋势。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专业统计学软件,使用X2、t进行检验,使用n(%)以及(1.png)进行表示,P<0.05时,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病理检查

给予所有患者手术治疗,根据肉眼和病理检查,其肿块主要表现为圆形和椭圆形,或呈现为分叶状,能够清晰显示边界。其中表现为良性的患者有20例,在显微镜下显示为核分裂相0-4/10HPF,10例表现为交界性,核分裂相5-9/10HPF,5例为恶性,核分裂相≥10/10HPF。

2.2X线钼靶表现

给予所有患者X线钼靶检查,病灶大小表现为1.6cm×2.1cm——7.2cm×9.1cm,其中有5例患者表现为圆形,其中20例为分叶状,对应的病灶具有高密度影,其密度高度范围超过周围腺体,其中有15例患者能够对其边界看清,5例边界不清晰,10例患者周围具有环形低密度影。

MRI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对应的病灶大小在3.2cm×4.1cm——18.6cm×24.3cm,其中有10例患者为圆形,20例患者表现为分叶状。其中有10例表现为T1等信号,15例患者T1低信号,15例患者的信号较为均匀,10例患者信号不均匀,同时,有7例患者表现出囊变,5例出血。

3结论

3.1 PT病理组织学特点及临床特点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由于PT的发病率不高,使得其成为一种非常少见的乳腺肿瘤。但是在发病后,其会表现为双向分化的上皮纤维肿瘤,在这样的情况下,PT的组织学表现以及生物化行为都是非常难以判断的,这也使得其具有非常多的疾病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WHO将这种肿瘤正式命名为PT,并将其划分为良性、恶性以及交界性三种类型。目前较为常见的PT为单侧乳腺发病,触诊不存在痛感,同时具有清晰的边界,与良性的乳腺肿瘤非常相似。

3.2 PT的影像学表现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 X线钼靶是诊断PT的最常用影像学方法,操作较为简单以及成本较低的特点也使得其在临床普查的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进行 X线钼靶检查的过程中,X线上PT主要呈现为圆状或者分叶状,同时边界既可能清晰也可能模糊,少数PT可以观察到肿瘤周围的低密度换。

MRI作为另一种常用的PT诊断方法,其优势在于空间的分辨度非常高,同时也可以较好的对软组织进行分辨。在PT直径较小时采用MRI检查,可以观察到圆形或者分叶状影像,同时T1信号较低,T2信号较高,内部影响均匀强化。在PT直径较大的时候采用MRI检查,则可以观察到边界清晰的分叶状或者椭圆形影像,此时T1通常表现为低信号或者等信号,T2为高信号,同时内部信号为不均匀状态。这主要是由于患者PT可能存在出血或者病灶内囊变等问题。

 综上所述,就乳腺叶状肿瘤患者来说,给予其X线钼靶和MRI检查,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性,尤其针对MRI动态增强扫描,但是要想对其进行确诊,则还需要从临床病例检查进行入手。

参考文献:

[1]付贝,沈夏平,马超,赵娜,王敏杰,生晶. 乳腺癌患者DCE-MRI各参数与MVD、VEGF的关系及其临床诊断价值[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9(02):197-202.

[2]周景玮. 钼靶与磁共振检查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对比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7.

[3]刘惠,徐红,瞿娇,李桂仙,彭容,庄鑫.钼靶与磁共振诊断乳腺叶状肿瘤的影像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0):71-73.

[4]杨亚琛,谭静.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3):178+182.

[5]李峰,潘炯,李小强,王莉.MRI鉴别诊断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09):161-16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