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矿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设备的支持,矿山机械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矿山的作业。但随着矿山机械设备精密度的不断提升,机械设备故障越来越复杂,维修养护面临难题越来越多。本文对矿山机械设备故障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地分析,重点研究了其维修养护措施,旨在找出解决机械设备故障问题有效措施,为矿山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1矿山机械设备故障特点
1.1矿山机械设备故障的潜在性
机械设备在设计和制造时会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机械设备的各项功能参数,同时会设定一个额定的安全系数。但是机械设备在实际投入使用之后会受到外力冲击作用,当冲击力超过安全系数,就可能会出现故障,且矿山机械设备故障问题通常不会非常明显地表现在外部,需要采用专业仪器检测或者是对机械进行拆卸,才能发现潜在的隐患,这些隐患一旦突破机械设备的额定安全系数之后就会爆发故障。因此在日常作业中需要根据机械设备的实际参数以及额定安全系数制定科学的维修养护策略。
1.2矿山机械设备故障的复杂性
在矿山的开采工作中需要大修设备作为支持,较一般机械设备而言,矿山机械设备比较复杂。这些机械设备的内部由多种复杂零件构成,所以出现的故障问题也十分多样,甚至多个故障共同出现,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引发更加复杂、更加严重的故障,从而加大机械设备的损耗。
1.3矿山机械设备的损耗性
矿山机械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机械的损耗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的。而且当矿山机械设备出现故障问题时会加大机械的损耗,反之亦然。简单来说就是,矿山机械设备损耗越大,故障问题越多,而故障问题越多,损耗相应越大。为了防止恶性循环,就要加强日常保养维修,最大程度上减少矿山机械设备的损耗。
2设备常见典型故障分析
2.1齿轮齿面磨损
在齿轮啮合传动时,两渐开线齿廓之间存在相对滑动,在载荷作用下,齿面间的灰尘、硬屑粒会引起齿面磨损。严重的磨损将使齿面渐开线齿形失真、齿侧间隙增大,从而产生冲击和噪声,甚至发生齿轮折断。在开式传动中,特别在多灰尘场合,齿面磨损是轮齿失效的主要形式。齿轮齿面磨损情况可通过采集齿轮振动信号、对振动信号做频域分析来进行诊断。齿轮振动的频谱图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不同的齿轮故障有不同的振动特性,齿轮齿面磨损会在振动信号频谱图中反映为特有特征。倒频谱分析技术能将边频谱中的周期成分明显区别开,可较好地研究啮合频率及边频特征。
2.2轴承内圈点蚀
对于滚动轴承而言,滚动体与内圈在轴承运转过程中频繁接触,产生较大的交变应力。因此在较长使用时间之后,疲劳应力使得各部件表面产生疲劳裂纹,进而扩展成点蚀故障。点蚀的存在使轴承精度降低,从外表上看点蚀故障类似于多个鱼鳞状小凹坑,边界光滑。内圈点蚀故障可通过振动信号进行识别与诊断,振动信号的时域信号通常比较杂乱,并不能反映出故障特征,需通过傅里叶变换转为频域信号进行识别。
2.3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矿山机械设备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目前大部分矿山作业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完善的矿山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导致矿山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缺乏规范性与专业性。而且机械设备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设备违规使用的问题,大大提升了故障发生率,同时,在机械设备故障问题发生后,无法得到快速有效地处理,后续的追责工作也难以清晰开展。这样就很容易让机械设备故障带来的损失放大,所以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矿山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让维修保养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保障。
2.4缺乏专业的设备检修团队
机械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维修保养效果。而目前检修人员主要为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通常是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开展机械的养护工作。但是随着机械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往的机械维修知识与维修经验跟不上新设备的发展,导致设备维修工作效果差强人意。
3矿山机械设备故障维修养护措施
3.1完善矿山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要减少矿山机械设备的故障率,首先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维修养护工作开展统筹管理。具体来说,矿山企业要成立机械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设备管理制度,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并建立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增强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除此之外,还需建立相关监督制度,对机械维修养护人员的实际工作进行监督和约束,防止养护不当或者维修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3.2对机电设备故障进行全面的监测
在煤矿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后,应该立即停机检查,并疏散有关作业人员。考虑到煤矿机电设备发生故障时会引发多个部件发生故障,需要对发生故障的机电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a)检查机电设备一些关键部件的磨损情况。由于磨损程度很难通过故障诊断技术来予以合理的判断,只能通过人工方法进行检验,结合人的一些经验及使用时间,合理地确定磨损程度是否在规定范围以内。b)检查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一些关键参数的记录数据,查看其异常情况,对传感器所在部位的故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c)检查机电设备输电线路的损坏情况。考虑到一些机电设备发生故障时可能会对输电线路造成一定的损坏,例如发生短路时会烧断输电线路,不利于整个机电设备的后续使用;机电设备发生过载时,线缆的绝缘皮发生变形,线缆裸露。通过对机电设备整体进行全面检查,可以确定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部位,然后根据故障发生的部位和故障类型制订合理的维修方案。
3.3选择科学合理的设备维修、保养方式
矿山机械设备类型多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在实际的维修养护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维修方式与保养方式。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维修保养理念,加强预防性维修保养管理,如在检修过程中发现机械设备存在零部件损坏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备案,立即对零部件进行更换处理。其次,要利用电脑信息化管理技术开展矿山机械设备的维修维护管理,建立设备管理台账,及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更快地发现故障隐患。每一台矿山机械设备都有固定的编号,其设备性能通过准确的数据体现出来。但是在以往的维修养护工作中并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及时更新,所以很难发现机械设备的隐患性故障。而利用电脑信息技术可以建立机械设备数据库,对每一台机械设备的详尽参数进行明确记录,在每一次维修保养过后对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后续养护中能够通过数据一目了然地了解机械设备的现状,加强保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降低故障发生率,科学提升矿山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
3.4开展针对性维修养护
矿山机械设备数量众多,类型不一,所以在开展维修保养工作的时候需要制定针对性的策略,不能所有的机械设备都采用同一种维修养护方式。目前常用的维修养护方式有:常规性维修,预防性功能维修以及故障性结构维修。(1)常规性维修。主要是指根据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定期开展机械设备的检查及维修。一般来说在每一次矿山作业完成之后都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一次简单的维修养护,简单查看机械外形情况。此外,定期对机械设备的内部参数情况和设备的实际运行效率进行检查。最后在常规性维修保养中需要做好记录,以便下一次常规性维修对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避免重大故障问题出现;同时做好维修记录工作能够在出现问题时迅速找到责任人,便于优化机械设备管理工作。(2)预防性功能维修。可以将预防性功能维修理解为机械的全面保养,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之前,将故障隐患消除。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大矿山机械设备的保养力度,根据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以及保养要求开展相关工作,保证机械设备的各个性能正常。在预防性功能维修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机械设备采用不同的保养方式。要重点关注那些长时间未使用的机械设备,这就要了解矿山作业的实际情况及设备的运行情况。在预防性维修工作中,对这些机械设备开展全面深度地检查。一些人认为机械设备没有使用就不会出现问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机械设备不仅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损耗,长时间不使用也会出现零部件生锈或者是损坏等问题。总之,预防性功能维修对于矿山机械设备来说非常重要,直接从源头上解决故障问题,能够非常有效地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3)故障性结构维修。这种维修方式主要是指对机械设备的某个结构进行维修。一般来说,矿山机械设备出现比较严重的故障问题时都会采用这种维修方式。因为当机械设备出现重大故障时一般性维修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可能会直接导致机械设备报废,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机械设备维修养护人员,常是从内部入手对机械设备进行一一排查检测,然后对检测到的零部件故障问题进行处理,从而让矿山机械设备恢复正常运行。但是故障性结构维修也只能够在可维修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如果遇到疑难杂症故障问题,或者是不可挽回的故障问题就只能作报废处理。
结语
矿山机械设备对于矿山作业来说至关重要,但矿山开采的环境比较差,机械设备故障问题会频繁出现,所以必须要加强矿山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提升机械设备故障的预防和解决能力,从而保证机械设备在矿山作业中能够正常运行。为了有效地做好矿山机械设备维修和保养,就要对矿山机械设备的故障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具体的保养维修措施,有效解决矿山机械设备故障问题,提升机械设备的整体性能和使用效率。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技术对企业的开采活动、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矿企业更应该高度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从实际的工作情况出发探讨效果良好的管理与维修技术措施;不仅要建立机电管理制度,完善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还要选择合适的故障诊断技术,并进一步推广绿色维修方式。通过此类措施的落实,及时解决出现的故障问题,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而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技术水平,使得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更加有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范永强.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2):188.
[2]赵建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0,56(10):206-207.
[3]郭学锋.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现存困境与路径选择[J].自动化应用,2020(3):118-119.
[4]李文龙.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现状和应对策略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20 (18):56.
[5]高钟哲.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现状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0 (1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