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职业精神是中等职业学校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体现在敬业、勤奋、创业、创业四个方面,是中等职业语言教学的创新方向。通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渗透中等职业活动语言教学中的职业精神教育,将职业精神教育置于实践教学中,是培养学生专业精神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着重探讨了中等职业语言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教育的方法,并提出了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实施职业精神教育的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
一、职业精神概述
所谓职业精神一般是指个人应该具备的与职业紧密关联、具有本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以及从事这种职业应该具备的精神、能力和自觉。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所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是指他们在步入社会工作岗位后,对本职业不仅具备较为优秀的专业技能,还表现出勤恳务实、积极向上、待人友善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优秀的品格。从本质上来说,它是社会主义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灌输性”的特点,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培养。从内容上来说,它应该由这些要素构成: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这是个体适应职业岗位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要有正确的中学专业教育观念,首先要纠正他们的学习行为,正确的作业评价方法,使黑板写出尽可能多的规范,语文教学的节奏是教师在标准教学中恰当的语言能力,可以大大有助于中学语文教学走向专业方向, 从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中学教师与艺术教师之间的沟通能力,主要体现在语言知识的饱和、教师思维的细节和清晰度等方面,教师必须放下传统教师的尊严,积极接近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挥其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主要体现在日常的准备、研究精神和教学中, 传授知识的认真责任这种团队精神可以责成学生理解教师精神的本质,并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充分表现为团队精神,因此教师在日常组织、分配任务、反馈教育信息等领域要做更多的工作,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发挥良好的作用。
三、中职语文教学加强职业精神渗透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新课改下的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这要求教师不仅要设计好学科教学,而且要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挖掘者,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与积极性。对于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来说,中职学校的学生有其内在特点,其学习目标要求与普通中学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学习习惯存在问题,需要语文教师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把知识学习、技能提升、习惯养成等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与此同时也要重视对其职业精神的培养,这对教师自身职业素质要求更高,需要根据新时期教育的新变化来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提高教师自身职业素质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首先,重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既需要言传也需要身教,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有耐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其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中职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着眼于中职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的需求,结合学生的需求来科学的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最后,要立足中职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改变单一的讲授法,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尤其要重视对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和会话能力的培养,尝试把职业文化内涵、职业精神的相关因素融入到教学中,为实施职业精神教育做好准备。
(二)加强课外实践渗透职业精神
中职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说教和引领学生思考很难真正实现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还要利用好课外实践这一路径,结合语文教学的需求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由课内走到课外,开展实践、调研等活动。这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会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与印象,帮助学生理解职业精神。例如,在学习了《邓稼先、杨振宁》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顺势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本课内容不仅是想让大家了解科学家努力工作的事迹,更希望大家了解其热爱祖国、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的职业精神。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种精神在普通劳动者身上也有体现,随后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走进企事业单位去看一看广大企业优秀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邀请优秀的企业职工代表和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其身上体现出来的职业精神。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需要调查研究的与职业精神相关的调查研究作业,如“企业招聘员工的原则”“什么样的新员工能更快融入工作岗位”等课题,促使学生从企业角度、员工自身角度了解职业精神的重要性,这种教育形式对学生来说更有价值。
(三)教学评价的渗透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而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评价,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教师,而且学生的精神辅导也不准确,因为教师群体与学生脱离,所以教师应该知道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思维方式,因此,有针对性的评价就像一个学生突然下降,教师不能急于进行评价,而必须了解其下降的具体原因,包括学生的态度问题, 考试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国内原因等意识到错误的学生都感到内疚、有更多的动力去受到适当的批评、努力学习但成绩没有改变的学生去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评估他们的差异、教师应该深入课堂、与学生交流、努力和时间。
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的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要立足于中职教育的现实需求,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还要重视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为学生打好基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陈卫新.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教育的实践策略[J].课外语文,2018,No.260(01):58.
[2]黄泽茂,张启珍,陈雪华.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渗透策略研究[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五卷).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五卷),2017:8.
[3]杜太平.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教育渗透的策略[J].中学语文,2017,No.749(09):124-125.
[4]柯跃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教育[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No.648(21):24-25.
[5]杨锦萍.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渗透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5,No.342(0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