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发展中,采矿业是支柱性产业之一。露天采矿中,爆破技术是一项常用技术,但在爆破作业时如操作不当,极易产生一系列危害,如:爆破飞石伤人、边坡稳定性下降,影响采矿作业安全顺利进行,因此积极做好防范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露天矿山爆破危害问题分析
(一)爆破振动危害
露天矿山爆破作业时,会产生巨大的应力、冲击波,进而破坏周边介质,并形成破坏圈,破坏圈内的介质大多被粉碎,当应力波通过破裂圈之后,其强度呈衰减状态,此时不会破坏岩石完整性,但是会导致其出现弹性振动现象,最终形成地震波并产生振动,这就是所谓的矿山爆破振动效应。矿山爆破振动危害较大,受到地震波的影响,周边建筑物会出现短时的振动、摇晃现象,严重的会破坏建筑结构稳定性,并且极易导致矿山边坡失稳,进而发生安全隐患。
(二)爆破冲击波危害
露天矿山爆破作业时,需将炸药埋设在岩体当中进行爆破处理,受到高温、高压的影响,岩石被震碎破裂,在巨大的压力下破碎的岩石升空,并和空气摩擦形成冲击波,该冲击波威力巨大,流速极快,压力极高,极易导致矿山周建筑物损坏,尤其是一些靠近居民区、养殖场的矿山,往往会出现人、畜死伤现象。
(三)爆破飞散物危害
露天矿山爆破作业时,爆炸时所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破碎岩石,另一部分则继续作用于碎石,导致出现高空飞石现象。尤其是在靠近断层、裂隙的位置,爆破时会冲出巨大的气体能量,赋予碎石动能并飞入空中,最终形成爆破飞散物现象。以中小型露天矿山爆破为例,大多采用浅孔爆破技术,岩石受到爆破能量的影响后会飞散到空中并自由下落,极易对设施设备造成破坏,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据统计,露天矿山爆破飞散物伤人事故约占总事故的27%。
(四)爆破有害气体危害
露天矿山爆破时所使用的炸药,种类较多,如:氯酸盐炸药、含硫炸药、混合炸药等,炸药由硝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含炭化合物等组成,在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一氧化硫、氢硫酸根等,含硫矿山爆破时还会形成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上述气体有毒有害,人吸入后会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造成巨大危害,轻则中毒,严重的会致死。如:2016年1月6日,神木县乾安矿山在露天采区南部违规爆破引起粉尘爆炸,爆炸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沿巷道涌入相邻刘家峁矿山违规生产区域,事故造成11人死亡。
(五)爆破作业其他灾害
露天矿山爆破作业时,还会产生爆尘、噪音等其他的诸多危害。当前大部分露天矿山在进行爆破作业时,对于各类危害缺乏足够的重视。如:矿山工作环境嘈杂,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粉尘,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极易引发职业病,如:尘肺病、听力下降甚至失聪等。同时,爆破作业时粉尘量多,如防护不到位会造成环境污染,违背了新时期绿色化、可持续化发展理念与思想。
二、露天款山爆破危害防范措施探讨
(一)设计科学合理的爆破方案
露天矿山爆破作业前,施工单位应做好现场勘查作业,准确采集现场数据,结合各项数据资料设计出科学可行的爆破方案。同时,爆破方案设计时,要确保爆破参数设置的合理性,受到矿区岩石结构、性质因素的影响,爆破方式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地势、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化设置爆破参数。必要时,应通过爆破试验的方式,灵活调整爆破参数,最终制定科学可行的爆破方案,为后期露天矿山爆破作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检验爆破器材消除爆破隐患
露天矿山爆破作业时,需使用较多的爆破器材,如爆破器材出现问题,极易引发安全隐患,所以做好爆破器材的检验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施工单位要充分意识到爆破器材检验的必要性,提升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标准要求全面、细致检查爆破器材外观、质量、性能,重点检验雷管、导火索性能和指标,并严格检测炸药爆炸强度、范围、引爆速度,结合各项检验检测数据信息,综合研判爆破现场是否符合爆破要求。检验过程中,如发现爆破器材老化或不符合参数,则要及时进行更换,防止发生安全隐患。爆破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装药、连线、引爆等各项操作,认真执行爆破作业,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几率。
(三)强化爆破作业现场管理力度
露天矿山爆破作业时,技术人员、管理人应亲临现场做好指导、协调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所存在的问题,确保操作正确。要落实持证上岗制度,爆破人员应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并取得“爆破作业人员许可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在运输、储存爆破器材时,应严格按照《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防止发生安全隐患。爆破作业现场,要严格划定炮区界限,并设置相应的封锁区域和警戒区域,闲杂人员禁止进入封锁警戒区。此外,现场爆破作业时,爆破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装药、填塞、联网、起爆,完成爆破后需做好检查工作,针对盲炮、哑炮应进行正确处理,避免发生意外。
(四)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为保障露天矿山爆破作业安全顺利进行,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至关重要。要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提升安全防护意识。现场爆破作业时,应细化管理任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将责任和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避免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提升现场人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确保将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明确责任人并追责。
(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露天矿山爆破作业,离不开爆破人员的参与,爆破人员经验是否丰富,是否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是影响爆破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人员培训工作至关重要,要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定时定期的通过专家讲座、播放警示案例等方式,确保爆破人员熟知熟会新工艺、新器材、新操作方法,并树立更高的安全生产意识,确保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爆破作业,避免爆破操作失误,减轻爆破危害。
(六)制定完善可行的安全救援方案
露天矿山爆破危害高发背景下,为降低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制定完善可行的安全救援方案至关重要。露天矿山爆破环境复杂,存在着诸多的不可预知风险,进而导致安全危害的发生。施工单位应结合前期勘查数据及以往经验,制定可行的安全救援方案,定期进行模拟演练,保证该方案的可行性,一旦发生安全隐患,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按照预案胡处理突发险情,尽可能的降低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结语
综上所述,矿产资源是社会各领域发展所必不可缺的资源,针对露天矿山爆破作业事后产生的诸多危害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明确爆破作业危害性,提高安全意识,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露天矿山爆破危害,保证矿山开采作业安全、稳定、有序进行,助推采矿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毅林.露天矿山爆破安全问题与防治措施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16(11):152-153.
[2]赖志洪.露天矿山爆破环节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8(32):128-129.
[3]徐建荣.露天矿山爆破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7(09):10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