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物理教学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点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作为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部分学生所欠缺的能力。为此,物理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激发兴趣,锻炼学生创新思维
(一)利用教学艺术激趣
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富有哲理又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初中物理教师可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愉悦的 心境下学习,跟随物理教师的步伐,共同探讨物理知识。初中物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讨论环节,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成为物理学习的合作者,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可积极思考、大胆求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初中物理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进行板演,用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去讲解物理知识,使初中物理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借助物理发展史激趣
在物理教学中穿插物理发展史的内容,不仅可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物理历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还可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初中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初中物理教师要提高对物 理发展史的重视,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物理发展史,改变学生对物理课堂的错误认知,使学生萌发出更多新奇的想法,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初中物理教师还可把物理发展史 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适当地向初中生介绍物理知识在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做出的贡献,并向学生介绍我国前沿的物理科技成就,感受科技创新的力量,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情境教学的广泛应用,给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带来了极大便利,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初中物理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特点等,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物理知识融于初中生常见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中,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物理知识,感受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唤起学生的物理兴趣。初中物理教师可在教学中有意制造认知矛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构建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初中物理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向初中生展示复杂的物理实验或者前沿的物理理论等,打造科学情境,将抽象、单调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具体,让初中生学到很多教材中没有的知识。
二、鼓励求异,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一)在理论教学中鼓励求异
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都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而且理论和实验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摆脱“重理论轻实验”或者“重实验轻理论”的思想,规范课堂教学,给初中生提供成长所需的帮助。理论教学相对枯燥,为了让初中生能够活跃起来,初中物理教师创造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制作成直观的思维导图,学生可按照思维导图进行学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然后引导学生创新求异,用自己的思路去绘制个性化的思维导图,这就给学生创造了发挥才能的舞台,还可实现取长补短的目的。初中物理教师可利用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启迪和诱导,找准思维的发散点,通过精心设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主动去开创新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路径,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
(二)在习题教学中鼓励求异
初中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平常的练习、测验中,物理教师经常会选择一些课本有现成答案的题目,这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一定的作用,但对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思维灵活性和独创性却作用不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走进死记硬背的死胡同中,出现思维僵化的现象。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习题设计时可多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物理教师也可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练”,利用一道题考查多个知识点,通过条件、问题、数据等的变化,让学生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优化实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一)通过课外活动优化实验
初中生喜欢新鲜和刺激,物理教师应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课外活动来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让初中生发挥自身优势,圆满完成教师设计的各项任务,感受到学习物理的成就感。对于教材中学过的物理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生活中寻找原型,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巩固所学物理知识,养成乐于探索的好习惯。物理教师为学生设计主体探索式的实验活动,每一个主题内都会包含多个物理实验,学生只有认真地完成每一个实验,才能够最终得到结论,这样的实验符合初中生的个性,也实现了新旧物理知识的有效衔接,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家里也可进行实验操作,初中物理教师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实验,一方面活跃亲子关系,另一方面避免学生自己操作实验出现错误和危险。
(二)通过信息技术优化实验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初中生可接触到很多课堂上没有的 物理知识和现象,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和谐,给初中生增加了学习动力。运用信息技术可优化物理实验,帮助初中生找到物理创新点,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有些初中物理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初中生盲目去做实验,很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或学生受伤,所以物理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演示,将实验各个环节详细地展示,使初中生对物理实验保持高度的热情,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还有一些初中物理实验耗费的时间较长,仅仅依靠实验室的时间远远不够,此时物理教师就可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实
验过程的快进和暂停等,养成自学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小组合作优化实验
有些物理实验涉及的环节和器材较多,仅仅依靠学生自身难以快速地完成,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就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给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实验内容,便于挖掘小组成员的潜力,规范小组成员的实验步骤,达成实验目标。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物理教师要让学生分清职责,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不让任何学生掉队。教师不能成为旁观者,而是要积极地参与学生的实验,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初中生勇于参与实验。当实验完成后,初中物理教师要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成员进行实验总结,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增强团队协作的效率。小组合作让初中生有了更多的实验机会,储备了更多的物理技巧,增强了创新观念。
四、结语
物理课堂要灵活运用课堂提问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设计一系列递进式问题,在问题中渗透各个知识点,让学生运用已学习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形成新问题的解决思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伟.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2013(3).
[2]沈扣林.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2017(10).
[3]李芳.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