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教育而言,音乐教育重要性以及作用绝对不容忽视,无论是校方亦或是学生都要对其给予高度重视,深入挖掘潜在价值。音乐教学是德育培养主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高个人审美能力与音乐鉴赏水平,陶冶学生情操同时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与素质,对学生未来成长以及发展而言十分重要。正因如此,职业院校要正确看待音乐教育,注重其拥有的德育功能,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德育作用。
1德育与音乐教育的整合
审美以及德育是音乐教育核心功能,正因如此,职业院校往往以两者作为切入点进行音乐教育。一则,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现代审美观念,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另一则,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对职业教育来说,无论是德育培养亦或是美育教学都是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职业院校之所以注重音乐教育,旨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而且德育和音乐教育两者存在共通之处,即教学目标基本一致,利用音乐塑造相应情景,陶冶学生情操。音乐是德育教育常用方式之一,两者完全结合之后可有效提高德育水平,两者相辅相成。由此可见,对职业教育而言,整合德育教育和音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德育功能的意义
其一,辅助学生养成良好思维,站在全局角度来看,学生思想素质不完全取决于个人智力,而是由道德思维模式决定。音乐教育具备的德育功能拥有多样化特点,内容复杂涵盖不同方面,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选择多种方式,让学生对生活有更为全面的了解,由此形成是非判断标准。其二,通过培养规范道德行为,经过长时间音乐培育,学生内心深处会形成行为准则,同时规范道德行为,经实践表现出来,对社会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实现音乐教育目标。
3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现状
3.1德育功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相比于艺术教学,校方更加注重专业理论与技能传授,根据专业特点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水平。音乐教育被校方刻意边缘化,甚至校方完全没有考虑培养学生艺术能力,音乐课时被随意霸占,学生没有足够时间接受音乐熏陶,对音乐内容缺乏足够了解。长此以往,无论是校方还是学生都会忽略音乐教学重要性,而且课程管理水平下降,课时分配缺乏合理性,音乐教育德育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3.2教师能力略有不足
音乐教育质量以及效果与教师执教能力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然则目前职业院校音乐教师授课能力急需增强,专业水平有待提升。首先,由于校方没有对音乐教育给予足够重视,导致音乐教师储备不足,教学水平较低。其次,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其它专业教师,都单纯认为音乐教学缺乏实质性作用,只是一门具有娱乐属性的课程,对学生未来成长而言毫无益处,以致于音乐无用理论在学生中盛行,音乐教学效果不佳。另外,校方忽略音乐教师培养,教师个人能力不足,而且校方不愿花费更多资金聘请优秀音乐教师以及购进教学设备,如此学生音乐素养难以通过课堂提升。
3.3教学评估不够完善
音乐教学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位置过于边缘化,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此对应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音乐教学内容具有多样化特点,但其中关键并没有引起校方注意,以致于教师授课能力无法体现出来,长此以往教学热情逐渐衰减,音乐教学功能自然无法得到充分体现。这种课程拥有的教育意义微乎其微,只停留于表面,没有深入挖掘核心内容,无法实现专业教学目的。
4职业教育中音乐德育教育的实现路径
4.1注重理论指导
要想通过音乐教育实现德育教育目标,必须要以德育理念作为导向,如此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授课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德育培养方向,基于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培育方式,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同时形成正确思维逻辑。首先,以身心作为出发点进行德育教学,只有身体健康且心理正常的情况下,才能敦促学生追求音乐包含的真善美,要求学生坚守心中底线,提升道德素质规范行为,利用音乐塑造的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其次,加强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秉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借鉴优秀的音乐教育理念,吸收、包容不同的音乐教育风格,完善、创新自身的音乐教学体系,将优秀的音乐思想和实际的教学过程融合在一起,完成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最大限度的学生服务优势,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最后,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建设丰富、活泼有内涵的趣味性音乐网站,通过网络的力量加强学生道德理念的深入理解,实现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
4.2完善教育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职业中学音乐的教育制度,就要从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入手。首先,从课程设置上来说,要实现因材施教和分层施教,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心理特点、实际年龄逐层划分,再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学角色的相互转变,让学生的主导逐步地位上升,让教师的领导地位逐渐削弱,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可以设置具有特色的音乐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比如,举办歌唱比赛,再比如举办歌词朗诵,音乐原创赛事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来,潜移默化地实现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最后,要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平直接决定了音乐教学的成效,因此,学校要不断组织与音乐教学相关的培训课程,以便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为德育功能的实现提供保障。
4.3创新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要想适应素质教育的大潮流,就必须不遗余力地坚持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创新。音乐教学的创新,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融入先进的时代元素,需要通过民族音乐魅力的全面展现,才可以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得学生培养出高尚的精神品格,实现音乐德育功能的价值。
5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素养进行德育教学的方式之一,必须得到校方应有重视。但对职业院校音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音乐德育功能并没有引起足够注意,以致于德育效果不佳。站在客观角度来看,这种环境对学生未来成长而言极为不利,正因如此,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弥补德育功能存在的缺陷,充分发挥德育作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快学生成长速度。
参考文献
[1]马凡.简析职业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1(4):0319-0319.
[2]赵金.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21,000(049):227.
[3]谢雅君.浅谈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实践研究[J].2021(2017-11):4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