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导致变电站工程项目和大量土建工程的数量急剧增加。对结构设计的需求不断增长,变电站结构的设计需要更加安全可靠才能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对当前变电站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实现建设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1. 变电站土建结构优化设计现状分析
计算与分析,为整体的变电站工程结构做出专业详尽的结构设计方案。由于我国土建结构优化设计起步较晚,存在诸多不良因素阻碍结构优化设计的高速发展。具体不良因素如下:第一,设计人员是土建工程项目重要的参与者,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土建结构优化设计的发展。一些设计人员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技能水平不够高,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投入实际变电站工作当中。第二,我国关于土建工程体系的规范条例不够完善,以至于有关设计人员在实际土建设设计过程中难以找到相关制度作为参考,降低了实际的使用效果。第三,土建结构优化设计对专业知识结构等相关方面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但在设计过程中某些细节中经常容易被忽视,如对变电站垂直载荷的关注,超长结构部分如何处理,承载柱的设计等等
2变电站土建设计中的问题
变电站是电网正常运行的关键设备,在整个电网的建设中非常重要。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涉及多个学科。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设计项目的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2.1 自然因素不容忽视
多数土建结构都是露天变电站,因此,很容易受到高温、雨等自然天气因素的而影响工程质量。此外,如果变电站内部布局的规划未完全考虑变电站的运行细节,如通风口、保护网络等,也会影响变电站的运行,并增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2.2 结构设计因素
如果在基础设施的设计过程中不能确保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将严重影响变电站的质量和功能。变电站结构内电器设备对基础沉降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许多变电站结构设计人员往往未充分考虑沉降的影响,从而导致变电站设计的不科学,最终影响了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3 优化变电站土建设计的建议
3.1 优化变电站土建结构基础设施的处理
基础结构设计是变电站土建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基本的环节。如果基础结构设计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变电站的稳定性,甚至可能引起不均匀沉降、塌陷甚至倒塌。在基础结构方案的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优化,并采取措施提高基础结构的稳定性 。
3.2 功能优化
在土建结构体系优化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功能的优化。变电站结构功能的优化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因为之前变电站结构不仅荷载大,且刚度、质量没有均匀分布,错层短柱比较多,整体结构质量较低。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优化工艺布置,改善结构设计。
3.3 体系优化
温度会对变电站结构布置产生直接影响,因为变电站中的机组数量庞大,所以需要设计多条温度缝。在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温度一直是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经过长期研究,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依旧无法完善消除。目前,大部分火力发电厂变电站等结构都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变电站机组之间的跨度为9,长度约90m。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设计规范。在室内现浇的过程中,伸缩缝间距应该为55m。在伸缩缝设置的过程中,采用了双柱,不仅增加造价,同时影响工艺布置。不仅如此,变形缝设置会使变电站更加难以处理。一些工程采用2台机组设置2条伸缩缝的方式,根据工艺布置的实际情况,对结构计算单元长度进行缩减,但依旧存在超出规范长度的计算单元,温度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对此,可以采取地层内置伸缩缝的方式,具有良好优化效果。
3.4 变电站桩基结构体系的优化
在天然地基缺少承载力的情况下,发电厂可以采用桩基处理的方式。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和提升承载力来实现结构优化。在灌注桩方面,桩身承载力受到钢筋和混凝土两部分承载力的影响,在桩顶5倍直径范围中加密箍筋,从而提升纵向配筋强度。如果根据HRB335级钢筋进行分析,则配筋率可以设定为0.65%。如果灌注桩的直径为80mm,则需要提升钢筋的承载能力,提升14%;如果采用HRB400级钢筋,则承载力需要再提升20%。在桩身强度控制承载力的桩基设计中,包括嵌岩桩等等,主要对费用成本、施工时间等进行分析,要充分发挥基岩、桩身本身的性能,确保桩身抗压强度和岩土侧阻端总承载力之间相互匹配,混凝土强度应该在C40以上。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参考《变电站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该规范要求水下灌注混凝土桩身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该控制在C40以下。要保障混凝土整体性能,以此为基础,其强度等级可以提升到C45。发电厂灌注桩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普遍为C30 。一些工程位于盐渍土地区,所以会采用强度C40的混凝土,可以确保桩身的耐腐蚀性,从而满足灌注桩的使用要求。在一些大型变电站中,包括公用变电站、桥墩桩基等,灌注桩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也为C40。相比于采用C30混凝土的灌注桩,C40的混凝土桩身有更强的耐久性,承载力也随之提升,约比原本高33%。所以,在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C40强度的混凝土,以此来提升结构性能。此外,综合管架结构优化也十分重要。在实际优化的过程中,可以增大跨度,在采用足柱轴压比的同时,也要对地基基础承载力进行分析,确保钢筋混凝土框架强度得到有效利用。可以采用纵向钢桁架,发挥钢材强度优势。纵向采用钢拉杆结构,发挥钢材抗拉强优势。相比于横向钢梁,横向钢桁架可以节约10%的钢材;同样与纵向钢桁架相比,纵向钢拉杆结构可以节约10%的钢材。
3.5 增加土建工程的舒适度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变电站的要求也逐渐增加。对变电站工程中的活动空间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规划,能够很大程度增加变电站在使用时的舒适度。这样不仅能为使用者提供最大程度的使用空间,还能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满足心灵上的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变电站结构的设计和质量目标,并确保变电站结构的设计符合要求,变电站的设计人员应做好相关工作。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对变电站土建结构进行总体设计。除了本文提到的要点,设计人员还应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解决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以确保对变电站的土建结构进行科学设计,确保变电站土建工程安全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柴宗荣.矿井无人值守采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9,34(05):228-230.
[2]赵杰. 1000kV特高压变电站塔架抗风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9.
[3]谢宇威. 基于RT-Thread的变电站远动机联网分路器设计[D].海南大学,2019.
[4]王佩歌.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靠性模型与评估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9.
[5]吴良平.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及方案处理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9(0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