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工业进一步发展,传统手工作坊慢慢被现代化企业所淘汰,在此过程中生产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推动人类不断向前发展、提高教育培训效果以及加强教育规范性等方面中,传统学徒制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展现了较多的问题。为此,院校职业教育模式慢慢取代了传统学徒制,并在推动教育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理论知识传授与操作技能培养相分离,未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随着“现代学徒制”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上述问题,在某些国家也将其称为“新学徒制”。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通过师傅手把手教导新技能的方法称之为“学徒制”。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差别不大,不仅都涵盖了师傅与徒弟两个角色,同时也包含了师傅传授徒弟技能的情形,然而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看出,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在开展基础、作用以及价值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改变,同时两种学徒制在体系、模式、主体与“师徒”关系等层面也有着较大差异。
2机电课程中的现代学徒制教学设计
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坚持激励性原则,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够真正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坚持系统性原则是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实践经验进行综合运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掌握各种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引进广泛性原则是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则。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设策略
3.1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机制
人才培养计划是提升专业性人才培养效率、落实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依据,科学设计机电专业人才计划,直接影响人才培训质量与人才培养效果。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以往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环节,主要考虑学校元素与学生元素,导致人才培养方案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为探索更为高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模式,应当积极促进校企合作,创新合作育人计划,应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框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体系设计、教学体系设计及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确保教育、实践教学与实践训练、现场应用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真实技术水平,使学生在各个教育与教学环节得到有效培养,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机电技术,并且将所学到的技术与知识应用于工作岗位,实现学以致用。除此之外,现代学徒制要求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构建深度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建与资源共享,共同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助力。
3.2创设校企合作平台
为了进一步完善学徒制职业教育体系,第一步应当要重视发展校企合作,与区域内优秀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顶岗实习机会,并且可以有效缩短学生自己寻找实习企业的时间,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效果。为了确保学生顶岗实习能够顺利完成,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时,必须要对企业的人力与物力状况进行实地考察,确保合作企业具有稳定的运行环境,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拥有较多的实习机会,并且保证学生实习期间能够得到良好的指导。校企合作一方面是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另一方面也是职业院校进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开展校企合作时,院校与企业都需要贯彻落实各自的工作职责,为学生实习提供贴心的服务,确保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依托于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机电类专业知识的理解与领悟,并帮助学生逐步积累工作经验,这对于学生今后毕业求职十分有帮助。此外,在实习中学会将会对岗位产生更加深入的认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第一时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尽量缩减实习时间,争取早日进入到正式工作岗位。
3.3开展双向多元的追踪考核,促进学生专业的发展
双向考核的评价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学生可以进行课堂表现评估、学习笔记评估、实验报告评估、项目作品评估等。教师则可以进行学生综合能力评估、专业素养评估、实践能力评估等。这样的评估方式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实践活动等,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4结论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背景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高度契合,二者融合可以作为机电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中职院校应通过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设定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等方式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效率的同时,为职业院校机电专业学生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合作企业创新发展乃至社会整体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田子欣.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4):39-45.
[2]全雄伟,林玉蓉.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22,31(05):83-88.
[3]杨琳.现代学徒制下艺术设计“后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以文创开发设计课程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24(03):92-95.
[4]王振宇,杜建忠.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探究——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2022(8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