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线损数据质量治理技术研究
​许容毓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许容毓,. 电网线损数据质量治理技术研究[J]. 电网技术研究,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235.
摘要:
随着智能电表的普及和使用,用电信息系统也得到了完善。无论是在完整性还是及时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应的线损检测系统也越来越完善。近年来,我国各省市都开始改革计量网关,建设集中抄表系统,使现有线损检测系统具备基本的管理功能。然而,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大多数检测系统功能片面,分析能力较弱,且各区域和单位之间的管理模式无法做到统一,差异性较大。由于缺乏引导性和规范性,多数单位还处于独立摸索阶段,严重影响线损管理的进步和完善。基于此,本文就电网线损数据质量治理技术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 电网线损数据质量治理技术
DOI:10.12721/ccn.2022.157235
基金资助:

引言

电力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提高输电效率是供电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从电站到用户的途中,电路需要经过一条很长的线路和许多电力设备,这将造成一定的电能消耗和损耗。尤其是电力线路和设备中的电阻会增加能耗,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不仅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还会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降低配电网线损需要得到特别重视。通过分析组成配电网的元件电能损耗程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降损策略,从而降低电能损耗,实现企业的平稳运行和长足发展。

1 线损

线损是指电网传输过程中的电能损耗,换句话说,线损是有功、无功电能和电能损耗的总和。造成电网线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运输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发电企业向电力用户传输电能时,需要使用电网作为传输介质,但电网中有大量的线性变压器元件,会产生阻抗和电抗。当电能通过线性变压器元件时,会受到阻抗和电抗的影响,这是造成线损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电能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电磁转换,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电能的损耗和线损的主要原因。除这两个主要原因外,电力设备漏电、计量设备计量不准确和管理制度不完善都会造成电力损耗。由于电能是最常用的能源之一,由此产生的线损将影响电能的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对在线损耗检测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建立完善的系统来减少这种损耗。近年来我国提倡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因此控制电网线损,不仅贴合当下的发展理念,还能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多方面的运行优势。若想将线损控制在理想数值,就必须将降低线损作为电网管理的重要内容,并通过不断完善最终实现智能管理。

2 电网线损分类

一般来说,线损可分为管理线损和技术线损。所谓管理线损,主要是指管理过程和计量过程中的错误造成的损失,也包括输电过程中的漏电和窃电造成的管理线损。因此,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效果,可以减少管理线损;所谓技术线损,是指电气设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消耗的电能。为了实现电能在电力系统中的有效传输,用电设备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必要提高技术水平来降低线损,但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很难降低技术线损。如果以损耗构成为标准,线损可分为三类:固定损耗、可变损耗和其他损耗。前两种类型属于自然损失,通常定义为不可避免的损失;至于其他损失,主要是管理层造成的。(1)固定损耗:主要包括变压器的铁损及表计电压线圈损耗。(2)可变损耗:主要包括导线损耗、变压器铜损。(3)其他损耗:一般情况下,其他损耗主要是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操作失误或者管理不当而导致电能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损失。

3 电网线损数据质量治理技术

3.1 智能集抄系统

在智能集中抄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在其中安装合适的中继处理器,发挥对设备的远程监控效果。由于我国供电范围大,城市建设面积广,电力企业不可能在每个地方都设立相应的管理单位。然而,对于一些距离较远的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可以快速读取用户的用电量信息,并将其发送给集中处理器终端。在获得数据后,集中处理器终端可以使用相应的通信线路将其传输到集中读取系统。集中抄表系统可以进行用户用电管理。管理人员可以将集中抄表系统中的各种参数输入数据库,并通过计算机或智能手机将其传输到相关的APP软件,使供电企业能够实时、动态地掌握不同地区的用电量数据,实现远程用电量监测。如果出现问题,工作人员还可以快速阅读相关信息,及时处理停电。当出现异常情况时,集中抄表系统还会根据预设的要求向不同的人员发出预警信息,为后续的智能维护工作提供依据。集抄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远程的用电监控,同时还能够动态地记录不同时间点的电量信息,工作人员可对用电信息进行监督和管理。

3.2 线损监测系统

线损监测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全面监测和分析线损量和线损原因,实时监测和管理电网运行,并保存数据,为降损提供参考数据。应用线损监测系统后,可以为企业和员工提供实时数据采集,为企业运营提供准确可靠的业务指标,严格控制审计风险。对购电、售电、损耗等各种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好的参考参数。通过线损调查,国家还可以深入了解电网线损情况,对不同地区、不同机组实施不同的控制政策,加强成本管理,争取更好的电价政策,为广大电力用户直接购电提供有力支持。还可将各行业的用电信息情况进行整合,将具体用电量和经济社会指标联系起来,为政府提供宏观经济决策,对于经济架构的调整和绿色节能减排提供辅助参考资料。

3.3 线损系统数据治理

在线损管理阶段,应从实际管理状况出发,实现有效的数据管理。一般来说,线损管理系统在查询程序时,主要是根据与每个计量点相关的配电变压器查询数据。在相关站区,配电变压器和计量点之间的相关性间接存在。每个单站区都配备了多个测点数据,这很容易导致站区数据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复性。因此,在数据治理中,应结合线损系统梳理配电变压器与测点的关系,提高数据治理的科学性。此外,在接收数据时,海量访问数据可能不一致。基于此,电网企业应结合线损系统的数据采集标准,合理提取数据,制定专门的数据采集机制。借助海量平台,可以有效将各平台测点数据加以搜集和整理。比如,借助电能量采集系统,实现对含量数据平台下测点数据的核实;重新对点能量采集测点数据进行抽取。

3.4 电网设备日常运维

(1)平台日常监控。配备相应的平台运维人员,对平台数据进行日常监控。主要监测变电站区域的线损指数、采集指数、三相不平衡、异常事件等数据。制定相应的平台监控制度,结合异常事件报告级别(持续监控黄色预警、集中处理绿色预警、即时处理红色预测),根据预警级别发布相应的异常处理工单。(2)现场日常操作和维护。站长负责所属传感设备的日常管理,包括编制所属设备健康状况分析报告、提交设备项目计划、完善设备健康台帐、设备大修、技改、维护、消缺、隐患排查处理、对策实施、技术监督等,配备相应的现场运维人员,开展现场日常运维工作。主要针对台区内智能感知设备离线、破损、数据采集异常等问题进行日常运维。同时结合平台运维人员下发的异常处理工单与闭环管理机制,开展台区相应异常处理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电网变电站区域手动识别异常线损数据的难度不断增加。因此,本文研究了电网线损数据质量治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准确率和召回率,同时还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异常电网台区线损数据。

参考文献:

[1] 姚劲松,辛永,黄文思,陆鑫,陈婧,霍成军.电网线损数据质量治理技术研究[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8(02):19-22+28.

[2] 胡炜健.供电企业电网线损管理与降损措施探析[J].科技与创新,2018(06):97-9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