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拓展踩线生学习的维度
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时代性。大数据平台的有效利用有助于思想政治课堂打破传统的一对一、面对面方式,迸发出新的蓬勃的生命力。教师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政”模式,有效推动了政治踩线生的学习由平面向立体、由静态向动态、由单一向多维转变,促进学科知识、生活经验、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不断激发大家学习兴趣和热情,更好地实现了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融为一体。
教师通过精选教学素材,补充和推荐时政视频,自制教学微课等教学方式充分顺应媒体融合趋势,遵循中学生学习成长规律,构建具有学生特点、时代特征的思政学习情境,拓展踩线生学习的维度,对学生扩展视野,启发思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意义。大数据平台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推动更多优质思政资源通过网络触达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典型教学情境,持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真正变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给予者,而是教学内容的引导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带领学生进行合理探究和有效协作。譬如高中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对易混易错观点的判断和分析能力要求特别高,我把平时收集的每个单元的易混易错观点制作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发送到班级QQ群,要求学生及时下载观看,记录疑点,自觉提问,小组讨论,教师小结,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提高了踩线生的选择题正确率,为总分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踩线生学习的温度
1.师生互动温情鼓励
(1)及时反馈正向激励
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进展情况和学习的结果,会对学习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所以说反馈可用来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行为。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给予正确评价,如表扬、批评、奖励、惩罚等,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反馈与评价是相互联系的。任何反馈都含有评价的成分,而任何评价对学生学习活动来讲都是一种信息的反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接收到教师关于其学习过程进展与结果的及时反馈信息,那么他们就会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学习的进度,纠正学习中存在的错误。这样就会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由于系统自动批阅客观题及汇总最后得分,减轻教师的阅卷工作量,提高阅卷效率。因此,每次考完后,教师都要利用精准教学通系统抓紧时间阅卷,迅速统计数据,做好试卷分析,摸准学生的心理,及时讲评,越快越好。
(2)收放有别尊重隐私
传统试卷讲评课有时会变成对学生的批评课,教师在讲评过程中一味地责怪批评学生,甚至冷嘲热讽,导致学生情绪紧张,思维迟缓,进而更加厌烦试卷讲评课。其实,学生答错题,既有学法上有所缺陷的原因,又反映出教师教法的不足。因此,教师利用大数据统计结果,注重讲评课上对学生积极的鼓励与引导,避免了唯成绩论而间接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精准教学通系统在考情分析中就考虑到这一点,学业报告首页显示了大幅进步和大幅退步、班级前五名及班级后五名几个栏目。大幅进步和前五名的同学可直接看到名单,而大幅退步及后五名学生名单则隐藏起来,需要教师手动展开。这一点有效地保护踩线生的隐私。
试卷的讲评过程应该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满腔热情地鼓励学习认真、取得进步的学生,在展示班级总体情况时对于“大幅进步”的学生,在讲评时给予适当的表扬鼓舞士气,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而在讲评课后,教师根据名单清晰把握“大幅退步”的学生,调出原卷,与退步学生共同分析探讨丢分原因,了解解题的不足与缺陷,在保护踩线生隐私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更好地进步。
2.生生互动热情共研
以往的讲评课堂教师注重对答案,知识点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再加上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导致讲评课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讲评课课堂气氛平淡,学生学起来缺乏动力和热情。教师勉强地讲,学生勉强地听,讲评课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大数据时代的讲评课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先做一些准备工作。例如,通过学生端的试卷分析,学生可先掌握卷子各小题的得分情况,并进一步分析错误的原因,做好记录。这样,上课时学生就能带者问题有针对性地讨论和听讲。其次,把主动性还给学生,多让学生自己讲。在大数据的引领下,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讨论小组,针对跨度大、综合性强、学生完成普遍感到困难的考题,先让小组讨论,再由小组长总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这样大家都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讨论达到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吸取经验,把握规律,掌握解题技巧,理清解题思路,努力提高解题准确率。在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综合点评、总结解题步骤和方法,这样的讲评课堂充满欢乐、活跃的氛围,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敏捷性被带动起来,研究真问题,提高真本领,提高讲评课的实效性。
三、提升踩线生学习精准度
利用精准教学通的考试报告大数据分析,教师在课前就能快速掌握年段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成绩分析"功能,可了解各个班级平均分、校及格率、校优秀率这些基础指标,通过成绩分档对比了解每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同时,在“试卷分析"功能下,系统自动生成本次考试的试卷难度、试卷信度和区分度,让教师对试卷有个宏观把握。系统通过分析还会自动生成全年段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知识点得分情况"及具体的“小题得分表",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教师在课前基本掌握本次考试的详细得分点和失分点,找出学生在知识和思维方面的薄弱环节和带有普遍性的典型问题,比如审题不清,或概念模糊,针对易错点、易混点、易忘点进行重点讲评,既能做到有的放矢,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为讲评课准确分析考情奠定良好的基础。
利用以上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帮助踩线生科学分析、精准发现踩线生的薄弱科目与薄弱知识点,给予个性化干预与指导,帮助踩线生全面发展;能以班级、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统计和归类分析,便于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使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性;能帮助教师梳理教学知识体系,依据教学成果诊断报告,进行自我反思,有效提升针对踩线生的教研精准度,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对学生来说,考试大数据的采集、记录和分析,为每个学生包括踩线生绘制了一份成长轨迹图,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可视化。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身学习水平,明确知识易错点、易混点、易忘点与进阶方向,为改善学习和激发学习潜力提供建议,可以搜索个性化试题攻破难点,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