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属于综合性学科,在高中阶段拥有重要地位,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但高中物理逻辑性、抽象性较强,导致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常会由于记忆出错而对知识应用产生影响。思维导图属于有效的学习工具,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逻辑关系,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具有积极意义。思维导图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更为便捷地学习理论知识。以此,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教导学生,提高学生记笔记的效率,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突破学生学习难点,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发展。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采取思维导图教学,有利于学生对预习要点进行梳理。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设计明确的预习任务,能让学生学习具有针对性,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要点。物理教师要研读教材知识,明晰教学重难点,按照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预习任务,用思维导图直观呈现相关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按照思维导图上的具体模块,总结好预习成果,并在课上与他人交流探讨,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高中物理学科中,概念属于重要模块,它是知识学习、应用的关键依据,所以教师需要重视概念教学,让学生能深入理解概念内涵。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概念,以此加深学生对概念要点的理解,循序渐进地掌握核心内容,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再次,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活动。物理实验是培养实践应用意识、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对实验教学进行优化。按照实验主题设计实验方案,把实验所需器材、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主实验,完善实验思路,增强实验能力,提高实验效果。教师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后复习效果。课后复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对课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辅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复习的效果。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总结知识内容,构建思维导图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可以构建思维导图,将各章节的要点与重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总结物理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内容与联系清晰展现,发展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观看教师制作的思维导图,还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明确了力的概念,阐述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牛顿的第二运动定律揭示了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了力、质量、加速度的定量关系。牛顿的第三运动定律阐释了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明确了相互作用力的关系。”从而能够理解牛顿定律本质,将牛顿定律科学联系,增强对牛顿定律的应用能力。教师在物理知识的总结中构建思维导图,能够展现各类的物理知识的共性,让学生认识到高中物理知识的共同点,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还能够发展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思维导图
教师用思维导图创设物理情境物理学,要求我们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探索实践并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学会从生活经验中提取物理问题、总结物理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多思考哪些生活实例和物理知识相关勤思考为什么。教师在引人新课的过程中,将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生活经验或者常见的生活现象列举出来就可以避免直接切人主题的唐突与陌生感,如果只是将这些生活现象以文字形式罗列学生会失去对于本节课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好奇心。运用思维导图添加图片或关键字词以框架形式展示出來,在学生对于本节课有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教师继续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提出本节课需要师生共同探索解决的问题,这样能够让同学们更加清晰地把握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难点,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概念教学,把握住学好物理的关键。因此用思维导图创设物理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突出实验内容,利用思维导图
实验属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并运用理论知识。但是,一些学生在做物理实验时缺乏思路,为了有效突出实验内容和主题目标,教师可采取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如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先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为思维导图的主题,然后做出思维导图的分支,包括“能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内容,并且把这些知识点涉及的物理定义、公式、意义等做为分支。以此激发学生实验思路,让学生按照重点提示,科学设计实验方案。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产生的意义不言而喻。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条理性,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逻辑思维,还能推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形成高效课堂。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分析并且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活跃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物理思维能力。
(四)开展小组探究,绘制思维导图
小组探究属于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能够集思广益,在探究中更深入地掌握思维导图的构成元素、绘制要点等,同时可以掌握绘制原则,促进学生学会创新。运用思维导图呈现课堂知识,利于学生明晰知识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给每个小组准备白纸、彩笔,让学生按照知识体系选择中心词语并搭建知识框架,之后根据中心词语区分出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并通过线条连接,进而递推到三级主题,以此构建好思维导图的结构。连接不同的主题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对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填充。小组探究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进而提升其绘图能力。
三、结语
不论将思维导图用于物理课堂教学还是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技能。对学生而言,思维导图是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避免将思维导图这种新型的理论强硬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而应该在物理课堂中默化潜移的引导,让学生能掌握并灵活运用到物理学习中。教师通过将思维导图融人到物理学习过程中,不仅为学生开阔了清晰的物理思路,也为学生打开了广博的物理视野。思维导图可以辅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对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可行措施。
参考文献:
[1]高玉婷,郭天印.思维导图在国内高中学科教学中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4(11):108-110.
[2]牛永强.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