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对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价值
陆燕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陆燕 ,. CT检查对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价值[J]. 诊断医学,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7100.
摘要: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择取本科室2016年1月-2018年12月时段内诊疗的原发性肾上腺肿瘤(均经病理证实)患者共58例,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评估不同肿瘤下CT特征,再测量平扫、增强扫描时CT值。结果:①皮脂腺瘤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左侧发病占比88.46%;嗜铬细胞瘤患者,左侧发病占比53.33%;节细胞神经瘤患者,左侧发病占比30.00%;髓样脂肪瘤患者均为右侧发病。②皮脂腺瘤表现为轻中度均匀强化;嗜铬细胞瘤为不均匀强化,但强化程度较为明显;节细胞神经瘤7例表现为轻度不均匀强化,3例表现为无明显强化;皮脂腺癌均为不均匀性强化,且强化程度明显。结论:针对原发性肾上腺肿瘤患者,不同肿瘤类型决定其CT征象的差别,而这也在组织成分不同的情况下影响CT值、肿块密度和强化度,以便更好起到原发性肾上腺肿瘤鉴别的效果。
关键词: CT检查;原发性肾上腺肿瘤;诊断与鉴别;价值
DOI:10.12721/ccn.2021.157100
基金资助:

原发性肾上腺肿瘤是现代内分泌腺体处常见肿瘤,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导致疾病诊断难度极大。此外,肿瘤类型相对较多,如嗜铬细胞瘤、皮脂腺瘤和髓样脂肪瘤、节细胞神经瘤等,因肿瘤类型的不同决定其致病诱因、症状表现、治疗措施的差别,即做好肿瘤类型术前诊断,是疾病治疗和预后恢复的关键。例如:多层螺旋CT以高分辨率、高准确率和操作简便等优势,使之能够在检查肾上腺病变状况的同时,测定CT值,达到疾病鉴别效果[1]。择取本科室2016年1月-2018年12月时段内诊疗的原发性肾上腺肿瘤(均经病理证实)患者共58例,现将报道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择取本科室2016年1月-2018年12月时段内诊疗的原发性肾上腺肿瘤(均经病理证实)患者共58例,包括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最高值为72岁,最低值为20岁,平均数为(45.40±5.03)岁;肿瘤类型:26例为皮脂腺瘤、15例为嗜铬细胞瘤、10例为节细胞神经瘤、5例为皮脂腺癌、3例为髓样脂肪瘤。

1.2 方法

借助64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施行检查,且应空腹6h,检查前饮用500-800ml矿泉水,确保膀胱充盈状态;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预先执行CT平扫操作,管电压和管电流分别为120千伏、220毫安,由膈顶至耻骨上缘处扫描;随后髓样脂肪瘤患者均执行增强扫描,体位和平扫相同,借助高压注射液的使用,将非离子型优维显注射至肘静脉,速率为每秒2-3ml,注射剂量为每千克1.5-2.0ml,注射后25-35s执行动脉期扫描、60s执行静脉期扫描。将扫描图像回传到工作站,由3名专业医师完成阅片工作[2-3]

CT横断面扫描期间,可对肿瘤最大径予以测量,且将其定义为长径,而垂直该长径的横径定义为宽径;再依据ROI(感兴趣区)测定平扫和增强CT值,但应禁止扫描出血、囊变和坏死等区域,以免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4]

1.3 统计学处理

本课题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汇总。若为计量资料,以图片1.png±s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检验;若为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施行x2检验。P<0.05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结果

2.1 CT平扫特征表现

26例皮脂腺瘤患者,均为单侧发病,且左侧发病占比88.46%(23/26);1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左侧发病占比53.33%(8/15),且皮脂腺瘤边界清晰度、形态规则度、密度均匀度均优于嗜铬细胞瘤患者,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10例节细胞神经瘤患者,左侧发病占比30.00%(3/10),病变处边界清晰、形态规则,但密度不均;5例皮脂腺癌患者,病变处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密度模糊;3例髓样脂肪瘤患者均为右侧发病。

2.2 CT增强扫描表现

皮脂腺瘤表现为轻中度均匀强化;嗜铬细胞瘤为不均匀强化,但强化程度较为明显;节细胞神经瘤7例表现为轻度不均匀强化,3例表现为无明显强化;皮脂腺癌均为不均匀性强化,且强化程度明显。

2.3 不同原发性肾上腺肿瘤大小、CT值

皮质腺瘤平扫CT、动脉期CT、静脉期CT指标均小于嗜铬细胞瘤,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原发性肾上腺肿瘤大小、CT值[n、图片1.png±s]

17.png

3、讨论

和普通肿瘤相比,原发性肾上腺肿瘤不仅呈现内分泌特点,还会对机体内分泌功能造成影响,而现代治疗中是以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为主,但由于肿瘤类型的差别,使手术方案存在明显差异,即做好肿瘤术前定性分析尤为必要。如多层螺旋CT的运用,以多方位、多角度成像的方式,清晰呈现肾上腺结构,以便能够完成肿瘤鉴别工作[5]。综上,针对原发性肾上腺肿瘤患者,不同肿瘤类型决定其CT征象的差别,而这也在组织成分不同的情况下影响CT值、肿块密度和强化度,以便更好起到原发性肾上腺肿瘤鉴别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澎涛,李琦,张寒,孙建涛,李小辉,韩兴涛,吕文伟.腹腔镜下两种入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比较[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12(10):1102-1105.

[2]陈真平,李志娟,邹玉林,刘晓,漆强.CT、MRI在诊断和鉴别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作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4):66-67.

[3]王健,周晓璇.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和乏脂性腺瘤的CT鉴别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38(07):1273-1278.

[4]李建斌,谢家恩,张辉,邓元明.CT检查对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价值[J].西部医学,2018,30(12):1856-1859.

[5]吴兴红,王玉斌.CT密度测量在原发性肾上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5,30(05):579-58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