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核心素养理念逐渐出现在教学课堂中,对物理这门学科,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能力出发来完善教学过程。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让学生通过物理课堂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水平。在这其中,教师需要将核心素养理念进行有效的落实,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过程有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便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理念,推动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原则
(一)从简到难原则
相较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难度更高,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的相关概念,而且还要帮助学生把握物理规律,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虽然高中物理的难度更高,但是教学依然需要教师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结合学生的能力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注重把控教学进度,逐步提升教学难度。由于高中物理纸质的呈现多以抽象思维为基础,因此教学中要注重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教材都是结合高中生的特点与能力进行设计的,因此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围绕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合理把握教学进度和难度。
(二)现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也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时代性是指新时代高中物理教学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同时教学也要符合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求。新时代背景下,高中生更加注重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以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应秉持时代性原则,结合新时代的新特点,增强物理教学与时代发展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新时代的学生不仅个性更强,而且视野更加广阔,为此教师应适当扩展课堂内容,在课堂中融入更多的时代性元素,这样既符合学生的特点,也能增强物理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联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围绕时代发展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借助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在将来为时代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还应该强化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激发,将其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节.教师在课前备课进行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合理进行方法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通过丰富的图片、音频、动画,提高课堂物理知识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充满兴趣。再加上物理课本内容包含许多美,这种美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高效完成知识的学习,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二)设置教学情境
高中物理教育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与学生沟通,并掌握学生物理知识学习情况,从而有主意做好相应的优化工作,根据学生当下的物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情况适当进行拓展,帮助学生在知识拓展中更深层次的领悟物理知识的内容,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物理实际问题解答能力。因此,高中物理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关系方面入手,适当的做好较为全面的分析。例如,在《牛顿运动定律》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的设置教学情境,并适当引入问题,督促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完成物理的学习。如“老师手里现在有一个牛顿摆,上面一共有四个小球紧贴在一排,将一侧小球拿起并放下,另一侧小球会弹起,问学生这里面涉及到哪些知识与原理?”通过问题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本节课知识探究的热情,促进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高中阶段,物理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因此,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同时,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探究进而掌握课本内的知识内容。通过探究的过程,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的过程而收获丰富的学习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有效实现核心素养观念的落实。例如,在讲解“时间和位移”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教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如何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移?让学生能够以小组分工对教材知识进行探究,开展相互交流和讨论,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讨论来进行探究,能够深化学生的学习思维,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发挥推动作用。
(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探究核心素养是学生运用实验对相应物理知识内容进行探究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教师需要对自己的实验教学设计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自己的实验教学设计进行调整,通过巧妙地构建实验主题,给予学生实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猜想的提出和实验的构建来达成探究式实验的实施,进而促进其能力的有效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探究式实验相较于传统的实验设计,其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水准要求。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确保小组学生的能力发展层次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从而保证各小组都可以顺利地完成既定的探究任务。例如,在进行“弹力”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构建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达成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要求,让学生对影响弹簧弹力大小的因素进行探究。这样,通过进行实验探究,学生的能力逐步得到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了落实。
三、结语
如果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便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并且教师还要促进学生占据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能够通过主动学习和思考收获最佳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自学的过程掌握更加丰富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以实验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通过完整的实验过程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魏娟.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探析[J].才智,2020(10):75.
[2]宁纪生.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20(24):47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