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的课程标准、高质量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了课堂教学改革,使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初中历史教师应注重细节,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通过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一、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一) 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在许多年前就提出了,它强调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始终未能完全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许多地方、学校还存在着对成绩的偏重,把考试成绩当作教学的首要任务。随着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许多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教育思想也逐渐融入到了教学之中,学校教育也从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向了注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在理论上有了较深的基础,并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从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对教学结构的优化,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知识探索中,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能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助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为此而奋斗的目标。
(二) 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国之大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能力日益增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要求。要想让我国更好、更快速地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新一代优秀的人才。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其能够快速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掌握各项必备的技能,推动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加速国家的发展。其次,文化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在世界各国的综合实力竞争中,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重视学生的核心能力,把优秀的文化精神灌输到学生的心中,对于提高民族的文化力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革命理想教育。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个王朝的更替,社会的变化,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发展。历史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的、进步的事物取代了旧的、落后的事物,这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而非人为的意愿。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进步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从而使学生在历史发展的大潮流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中国的历史上,涌现了许多英雄、伟人,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如霍去病所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他的爱国之情让同学们为之倾倒;有人胸怀远大,拯救危难;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含辛茹苦,十三年,终于治水;孔子,周游诸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其胆识与坚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吃透”教材的内容,构建历史知识框架
有一种说法叫作“知道历史,借鉴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下,发展未来”,在这样的基础上,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将历史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深挖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从表面开始讲解,之后再慢慢深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深化自身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可以将时空概念建立起来,构建历史知识框架,从而让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例如在讲完“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单元的知识后,教师如果想要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可以和学生一起来梳理以及回顾这单元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这个单元知识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学者的思考和学生分享,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将知识按照顺序呈现在他们眼前,让学生可以对这单元内容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从而在分析和整理中不断将自身的历史素养提升。
(三)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时代在发展和变化中,我们的教育与教学要焕发出新的生机。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能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效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始终坚持不断的学习态度,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以学生的兴趣为首要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运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通过教学设计,把声音、视频、动画、图片、图形、造型等多媒体媒介融入课堂,拓展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认识和学习历史,从而更好地融入历史教学。为保证教学内容的精确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扩展历史知识,教师可以运用微课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微课的授课时间比较短,通常为5-10分钟。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培养核心素养。
(四)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初中历史学习内容中的历史事件,大多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经过,如果一味由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往往不能够完全理解,也难以形成有效的记忆。教师如果能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亲自体验,学习效果会更好。在历史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体验事件发展的过程,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让学生感受到特定时期人物的特定思想与精神。
(五)开展历史实践活动,提升文化品格和家国情怀
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想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历史核心素养,可以开展丰富的历史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具体分析历史资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的社区或者是博物馆参观学习,调查并收集身边的历史资料,并通过图书馆或者是网络查询历史资料,以便对当地历史文化知识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如此,不仅提高了学生整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自己家乡历史知识的了解与学习,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为学生适应社会以及推动自我发展提出的教育要求,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改进,可以促进课堂教学高效性发展,也能够满足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要求。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学生更加全面地学习历史知识,就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出其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其正确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以此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罗军.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析[J].语文课内外,2020(25).
[2]李锦.浅析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之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6).
[3]郁晓琼.核心素养视阈下历史数据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