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史料阅读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学习技能,通过阅读史料内容,不仅能丰富自身的历史知识储备,也能够确保学生更加高效地认清历史,提高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力。本文分析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更加有效地阅读历史资料,以期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借鉴。
一、结合史料类型,实行多元阅读
在解读史料的过程中,应善于抓住史料的重点内容,并在阅读过程中对史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进行标注,以此做到精细化阅读。尤其对于文言文的史料内容,需要进行翻译后再寻找其中的关键词。而比较式阅读法适合用在阅读数字表格较多的史料问题方面,这种史料大都是二手史料,具有一定的客观真实性。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阅读的文字内容与统计表中的数字进行对比阅读,较比单纯的一种阅读模式会获取更大的信息量。比如,可以通过对某一项产值在数年内的变化,再结合相关历史的文字描述,可以推测出在某个阶段国家的发展水平,这种数据的呈现通常都会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具参考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剖析法对史料进行阅读,比如,通过剖析模式对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进行阅读,可以对阅读题干进行了解,并将历史图片与题干内容进行有机融入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此外,教师也应引导学生注意图片或地图中是否有注解,并学会在注解中寻找关键信息。学生也应注意结合文字、注释、图片三种对史料内容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具有代表性内容的图片若干张,以深度剖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图片中的内容,让学生根据图片史料内容进行时间连线,将代表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史料按照顺序进行排列,以此使学生能够深度理解历史的时间概念,以及不同年代发生的大事件,而这种阅读模式,也有助于学生记忆历史事件和发生历史事件的时间。
二、课内课外结合,丰富阅读内容
为确保学生的阅读内容能够更加丰富,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以此拓展自身的阅读范围。教师还应结合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内容,寻找与之相匹配的历史史料,这种互补性的阅读,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突破。另外,由于历史课本会受到篇幅等因素的限制,其中的历史史料自然不够全面,所以教师也应根据教材中描述不足的内容,为学生寻找相关的历史史料,并利用多媒体将史料内容以图片、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领悟史料知识所描述的内容。教师还应让学生将历史教材中没有的内容,通过史料内容进行完善,以此确保历史教材中讲解某段历史的相对完整性,也可以让学生在进行教材与非教材史料内容阅读后,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并以文字的形式将其中的内在含义进行完整表达,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对更加真实、完善的历史知识进行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其擅长的某段历史以文字、图片、声音的方式进行表述,使学生可以对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并在整理成文后,对自己所书写的历史内容进行阅读,还应从中寻找出优势与不足,并对不足之处进行完善。同时,还应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换阅读,使学生能够通过共享阅读,形成思想上的交流,与思维上的碰撞,并且还可以更进一步提升阅读量,提升对史料知识的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阅读的内容进行口头表述,这种阅读、表达、收听等多位一体的史料阅读方式,可以从不同视角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史料阅读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史料阅读习惯,从而达到通过阅读史料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导入史料图片,提高理论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朝夕之功,它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逐步积累的,学生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史料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通常史料知识都是文字性的内容,有一定的枯燥乏味性,因此,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知识之前,观看史料图片,这种形象化的史料阅读模式,形成了成功的阅读导入,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产生对图片背后的历史进行深度探究的欲望。学生也会在不同的历史图片中,体会到不同的历史变化,提高对某一段历史的理解认知能力。在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一定理解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再次梳理阅读过的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而且,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起到指明方向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此外,教师也应注意以层层递减、由易到难的方式对历史课程进行逐步引导,在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对问题开展讨论,然后,让学生自行寻找问题答案,并将查找到的文字及图片史料内容进行呈现,以此为帮助自己论证。
四、增加阅读方式,开阔学生视野
由于教育工作本身就属于一项庞大的工程,单纯依靠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缺乏足够的完整性,尤其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倡导以学校为主体、社会为平台、家庭为辅助的共同教育发展方式。家庭在参与学生的教育中,具有基础作用,它可以辅助学校教育夯实基础。所以,在家庭中,为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家长也应对学生进行历史史料阅读的辅助性引导。部分家长认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紧、压力大,阅读历史史料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与家长保持沟通,让家长懂得阅读的效果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最高效的一种方式,通过阅读历史史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完善地理解历史知识,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有辅助作用。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班级网络历史史料知识阅读平台,教师、家长、学生都可以将自身搜集到的历史资料在平台上进行发布,其目的在于进行史料资源共享,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和家长在信息平台就某一历史事件进行评论,教师、学生、家长三者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沟通能力,也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不一样的思想火花,使学生产生新思维,去重新解读历史现象,并将自己的创新想法在平台上进行共享,以此确保在整体层面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
结论: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模式进行史料阅读教学,让学生将不同的思想进行综合,以此对自身的阅读理念进行创新,进而从全新的角度和立场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史料,完善自身的史料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素养,使学生的历史史料阅读能力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晓霞. 浅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智力,2021,(23):101-102.
[2]黄千欢. 浅谈历史史料阅读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高考,2021,(22):57-58.
[3]陈静,程琳. 史料实证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育路径初探[J]. 中学教学参考,2021,(1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