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道德与法治创新教学策略
赵伟琦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赵伟琦,. 刍议小学道德与法治创新教学策略[J]. 教师教育与创新,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29.
摘要: 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与课程的桥梁,一定要充分发挥教育主导作用,增强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增强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一线教师要加强对课程资源的认知与重视,提升开发与使用课程资源的意识,明确自己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做»信息资源的筛选工作,要重视提升资源开发能力。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发;利用
DOI:10.12721/ccn.2021.157029
基金资助:

1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观念。只要将知识点融入学生生活实际中,教学才更有价值。构建主义学习观指出学生要根据自己独有经验,完成对外信息的加工,并重新编码组成自己可以理解的内容,实现知识的内化,基于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并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即是生活性强的综合性课程,其中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所以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从生活中开发课程资源并利用。首先,可选取学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启发学生觉醒品德意识。例如,学习《感恩家人》一课,开始前可以让学生在家中仔细观察自己的家人,并将使自己深有感触的事情记录下来。在自己家庭中找寻资源,不仅这些资源就在身边,点点滴滴容易发现,而且学生可以从平凡小事中,感受到家人为了自己或者家庭彳故出的努力。这样可以让学生感恩之情油然而生,而不是课堂说教所外加的。教师就可据此资源引出孝敬父母的主题,从中华传统美德与国家法律两个角度入手进行教育,在增强学生孝道意识的同时,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这样对学生品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效果极佳。

2道徳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信息化

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多媒体、互联网中信息资源的使用日益普及。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与时俱进,合上时代的节拍。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但可以突破学校教育的时间,还突破空间与地域的限制。让学生不止在课堂上学得更活,课余时间也能开拓视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诃以接触、掌握更多的课程资源,以此丰富课程教育内容,唤醒小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与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使用,可以大大颠覆传统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吸收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使道德与法治学习不再是一副说教的面孔,让学生对这门课不再枯燥无味,从而实现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收集更多教学资源,制作成视频课件,上传到学生课程学习交流平台。教师备课时收集道德与法治教学素材,可以是声音、视频、图画结合,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态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3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絵本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绘本化即教师根据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与内容,挑选与教学主题相近的绘木资源,利用其中的文字与图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于绘本资源的挑选,教师要从其品质到故事完整性、统一性再到教育性制定一定标准,要利用各种手段查阅有关资料,查找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绘本作为教学资源。以二年级为例,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开发出的绘本资源为:“假期有收获”的课题可以使用绘本《快乐儿童的7个习惯》,这一绘本主要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团团圆圆过中秋”主题活动,可以使用《圆圆的月亮》绘本资源,让学生充分感受圆圆的月亮给人们带来的温馨、和睦,藉此了解中华传统节日,养成爱国爱家的优良品质;“我们小点声”主题教学使用《好安静的书》,可以让学生感受各种动物在不一样环境中对安静的表现,让学生知道保持安静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绘本资源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将绘本故事的讲解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如在课堂导入环节展示绘本引出主题,或者在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引入绘本,点明主题。例如,《这些都是大家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绘本故事《书本医生》,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一本书,会有怎样的感觉,然后,让大家在班级中参与小组讨论,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养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意识,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还可将绘本资源当作教学的补充与扩展。例如,在“家乡的新变化”主题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中介人《小房子》绘本,弓I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观阅过程中思考小房子有什么变化,再延伸到自己家乡,看看最近都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以此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经典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历经千年,包含我国文化精髓,并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其中的德育资源极其丰富,并与道德与法治教育倡导的教育理念,有一致性。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候,教师要大力挖掘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可挖掘传统文化的国学经典资源,潜移默化,滋润学生心灵。如《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国学书籍,包含了很多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与价值理念等,这些都是对小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素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与学习这些国学经典的时候,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可以选取我国古代优秀的经典故事资源,以丰富的哲理为教学提供有效资源。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与古典文献。如“卧薪尝胆”“闻鸡起舞”“刻舟求剑”等。借助成语故事、成语谜语、成语游戏等,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参与性,有效提升学生感悟与审美能力,提高道德与法制意识修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小学德育重视以道德滋养法律,用法律支撑道德,明确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有效开发与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可以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达成速度,推动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连鸿霞.SOLO分类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作品评价中的应用探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0):73-75.

[2]缪文锦.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28):59-60.

[3]李玉香.浅谈体验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55.

[4]冯字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聊城:聊城大学,2019.

[5]周晓燕,董国平.从开发到筛选:对教师与课程资源关系再认识卩].中国教育学刊,2010(11):49-5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