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对于小学音乐学科而言,其属于美育学科的一种,也是小学阶段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实施音乐教学,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综合素养改善非常明显。从音乐教学过程中发现:课堂引入音乐游戏,学生学习的动力明显增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愈发频繁,课堂教学的氛围也更加良好。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游戏中学习,不仅能较为轻松的掌握音乐知识,还能与同学之间建立深厚的情谊。对于教师而言,运用音乐游戏开展音乐教学,明显降低了教学难度,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开展形式。
一、音乐游戏助力专注学习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在音乐课堂中的倾听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修养。欣赏音乐时,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音乐,并养成善于倾听、乐于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在有目标的倾听过程中激发思维的火花。对于各种音乐要素的掌握,如:旋律、速度以及音乐中各种声音的分辨,需要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专注倾听,而专注力与学生对事物的兴趣有着密切联系。游戏环节在音乐课堂中的适当加入,不但激活了学生身体的感官系统,也为听赏提供更加立体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游戏中带着新鲜感和好奇心倾听音乐,使音乐课堂变得更有意思、更有趣味性。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专注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音乐课堂中有些乐曲需要听辨较多乐器的声音:管乐、弦乐、打击乐等。乐器种类繁多,有的音色还比较接近,容易混淆,如果让学生一一听辨,学生开始还比较有兴趣,听多了慢慢就会觉得枯燥并开始开小差。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教学中设置音乐游戏“连连看”,要求把打乱顺序的乐器声音和相应的乐器图片连一连,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听。为了能完成连连看的游戏,学生个个竖起耳朵仔细听辨每种乐器的声音,唤醒听觉系统的同时,专注力也得到很大提升。
二、借助音准训练游戏实施课堂教学
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音准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教师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际取得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发展不成熟,音准掌握难度较大,导致其实际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如果能合理的利用音乐游戏,在音准训练中融入更多的游戏元素,降低学生学习音准的难度,促使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音阶等理论知识,突破难点,显然能够提升音准的训练效果。
比如,教师在实施音准训练过程中,把音阶比喻成小猫咪在蹦跶蹦跶的一节节爬楼梯,把一些小跳音程,比喻成跳跃的小袋鼠等,利用形象的比喻把音准概念更加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基于此,学生对音准相关知识的本质与内涵,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利用与其生活更加贴近且熟悉程度更高的事物,对音乐知识进行理解。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扮演小猫、小袋鼠的角色做出相应的动作,并为学生配上舒缓的音乐,带领学生进入练习音准的环境中,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再如,为更好的训练学生的音准和音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多个纵队,进行人浪游戏。由学生按照教师所发出的各个不同的音进行上下浮动表演。在采用该游戏时,要求学生能够看懂教师的手势,并且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在游戏过程中,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在合作式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集体游戏中感知音乐,通过交流、思想碰撞,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结果。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合作教学,并将其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有效地整合学生的意见,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学习的乐趣[2]。
四、引入综合性音乐游戏实施课堂教学
教师在运用音乐游戏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可以引入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音乐游戏推进课堂教学高效开展,切实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与教学效果。教师结合课本中的歌曲内容,充分结合识谱游戏、节奏游戏以及表演游戏等内容,设计成综合游戏的形式,促使学生能够深入体验综合性游戏的内容,将其作为一种新颖的游戏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给学生学习音乐带来一定的新鲜感。
结论: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合理的运用音乐游戏,能够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开展各种多样化的音乐游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以及积极性等,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更强。
参考文献
[1]林天颐.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5(004):76-76.
[2]张海源.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008):264-264.
[3]张莉莉.妙趣游戏高效课堂——谈小学音乐游戏化课堂的建构与实施[J].名师在线,2019(2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