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历史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初中历史学科安排的课时少,课堂教学手段单一、乏味,导致中学生也没有把历史学科看得太重。因此,教师应该踏实地开展历史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及思想的传授,并且用符合现代核心素养养成的理念进行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通过过去的历史教训不断矫正自身,完成学科素养的培养。
一、初中学生培养学科素养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习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其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促进并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部门对其极其重视,并为此持续努力,取得了巨大成果。初中历史整体教学模式在教授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加大了学生之间的主动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在此过程中,将我国革命先烈们的精神注入学生的思想深处,让学生自强不息,从容应对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推进。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保证。只有学生有了对初中历史科目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教学效率。所以,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时要尽量避免对教材内容的生搬硬套。初中历史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在对历史课本进行叙述和讲解时,应立足于以人为本核心素养的培养,激发初中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目前,仍有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传统、生硬的教学模式,缺少改善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的理念,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基础知识时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由于历史是人文类学科,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背诵和记忆,而有些学生在背诵时通常不会进行深入思考,仅仅是简单地机械记忆。这样一来,既不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积累,也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重改善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创设情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原貌,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历史事件和相关历史人物。例如,初中历史教师在介绍戊戌变法时,首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代入感。然后,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史料实证并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历史课堂效率。
(二)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与其他科目相比,历史需要进行大量的背诵记忆,这一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一定影响。在历史教学中应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历史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能进一步探索历史的奥妙。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将枯燥的历史事件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历史电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历史事件,从某种程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促进综合素养的培养。
(三)采取分层次教学,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初中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略有不同,很多历史知识都是从生活中的其他渠道进入学生的脑海里,所以间接导致初中学生的历史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生想要培养核心素养需要拥有良好的历史基础。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教师无须急于革新,而是要针对这一教学契机,合理运用,进行分层次教学,从而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例如,在“春秋争霸”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前备课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收集一些相关的史实资料与影视作品,并对春秋争霸的主要人物进行充分了解。根据书本知识与收集的资料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历史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学习需求。利用之前收集的影视视频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在播放过程中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课历史事件的看法与理解,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让其通过不同角度学习本课内容,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历史课堂当中,加强主动交流,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强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还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四)透过历史事件,使学生拥有爱国情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不同的历史事件,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师通过重视初中历史学科素养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历史经典,让学生搭建起属于自己的历史架构,为初中历史学科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甲午战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传达本课知识的同时,将课本知识进行拓展,透过中国签署的不平等条约,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借鉴历史,加强对我国文化的讲解,对比当今社会的国际形势,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中国人民的不断努力,中国已经富强起来。但我们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要带着先烈们的希望与社会使命感,正视自己,不骄不躁,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学习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历史教育的建设,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对我国历史发展有全面、充分的了解。因此,教师要将历史素养逐渐渗透进学生的思想品质中,提升课堂历史教学效率的同时,让学生实现历史素养的培养,学会如何待人处事,将对其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纪海莹.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探析[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一).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3-45.
[2]汪建军.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才智,2019(25):206.
[3]李新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3(0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