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工程的起源和定义
泰勒和吉尔布雷斯被认为是工业工程的创始人。19世80年代,泰勒主要研究怎样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人为研究对象,管理学史上称之为“科学管理学之父”。 吉尔布雷斯主要从事作业过程中的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 其中,动作研究是把作业动作分解为最小的分析单位, 然后通过定性分析,找出最合理的动作,以使作业达到高效、省力和标准化的方法,管理学史上称之为“动作研究之父”。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提高了生产率,从而开创了工业工程研究的先河。工业工程发展已有 100 多年,它包含内容丰富,涉及的领域广泛, 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因此,在工业工程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各地学者、专家对其有不同的解释。在诸多解释和定义中,美国工业工程协会提出的定义最具有代表性,其表述如下: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工程技术,它综合运用数字、物理学、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二.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意义和价值
工业工程可以为国家制造业的质量、效率和成本提供更好的发展方案,很多发达国家制造业界的专家都为其在制造业中的发展做出了肯定。我国执行工业工程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久, 但是真正落实到制造业发展中的仅有三十年左右,因此制造业领域的质量、效率、成本问题都会影响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 新的全球形势下, 我国面临的世界环境将会更为复杂, 因此需要在世界各国的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并且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形成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制造业工业工程理论。
三.工业工程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世界制造业发展的特点是两个“m”联姻,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一个突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大进步。在这种背景下,如精益生产、标准化管理、全员生产维护、物料需求计划等应运而生。在全球化贸易形势下,制造业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一个有力途径, 是把工业工程融入企业的发展管理中。 工业工程是一门“技术+管理” 的学科,它包含着各个学科相关知识,是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目的。同时,工业工程也注重人的因素,在应用工业工程的过程中,综合各种相关因素,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制造业应加强对外界市场的感应能力,深化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改革。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落后于世界知名制造业如西门子,丰田汽车,通用汽车等,主要原因是起步时间晚, 理论体系不成熟,认识程度低,企业应用尚需研究与开发、标志性成果少,制造业员工素质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如下: 自主拥有核心技术不成熟,创新技术能力差,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少,制造企业多依赖于国外先进技术,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也就是工业 2.0 时代,而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产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装配制造占制造业中的比重仅为30.4%, 落后于日、美、韩、欧等发达国家。中小制造业企业只追求产量,不重视质量,员工素质整体水平低,导致生产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缺少系统理论的营销战略,仅靠劳动力成本低带来的优势同世界先进制造企业竞争。
四.工业工程的发展和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1.学科学术领域的发展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执行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开始了学习、引进和模仿国际先进管理理论和制度规范的进程,虽然在很多领域的成果都很显著,但是从制造业的角度来说并未取得可观的成就。我国相关学者研讨并创立了中国工业工程学科的推广,并于二十世纪末期在我国的高等学府内开设了工业工程的专业课程,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二十五个省份和一百六十所高校应用该学科,工业工程理论及教育体系得以成型。中国工业工程的英文缩写为CIE,是结合了美国在工业工程的核心概念,以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形成的整体概念,其中对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是比较重要的。中国工业工程的概念并不和美国工业工程定义的复杂,较为普及的概念是CIE是为多种行业和产业提高效率、成本、质量以及其他管理层面的技术和理论,也可直接称中国工业工程是为提高相关产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方针。
2.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
中国工业工程的发展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并且成功在上千家制造业企业中得以应用,从企业的数量上就能看出该理论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发展前景。工业工程在我国涉及的行业有钢铁、汽车、机械、建材、家电等十数个行业和领域,其中的一汽集团、广东龙科基团以及很多沿海地区的大型企业,都是在工业工程理论的获益者,企业负责人将工业工程理论应用在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中,由于企业之间的差别,产生的效果和掌握程度也不一样。
2.1.外资合资企业
很多的外资合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是依靠母公司县城的管理模式,这也是中国工业工程理论取得较早成就的时期,例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摩托罗拉等。这些企业在外地设厂时首先设立了工业工程相关的职能和岗位,因此对于制造业来说,工业工程的应用有利于明晰企业中的岗位职责和职能定位,同时也对生产环境中的设备和流程系统改善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2.东南沿海地区企业
我国沿海地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设立了地域内部的工业工程研发部门,将之作用于提高制造业领域经济发展和管理机制的基础,东南沿海地区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很多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社会环境,其中广东科龙企业是较早将工程工业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制度的企业之一。二十世纪末期,广东科龙公司开始和天津大学的管理学院开展合作,不仅对企业的战略部署、项目决策、制造水平、资金管理、人资发展以及现代信息化制造技术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为提高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做出了铺垫。
2.3国有企业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开始加入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中一部分企业开始意识到了工业工程对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开始逐渐在决策和生产部门应用工业工程理论执行企业改革和创新工作。一汽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首家轿车制造业以股份制公司为身份上市的企业,在应用工业工程的过程中首先学习了外国企业的先进管理机制和生产方式,同时吸取一汽大众公司的精益生产技术,达到生产现场的管理、效率、质量、布置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工程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下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制造业中工业工程的应用, 也是为综合国力的提升做出科学的优化策略;毫无疑问,工业工程的发展应用,可以作为我国制造业在危机环境下持续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易树平,郭伏 基础工业工程 II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5-72
[2]包胜华 论工业工程在生产制造业中的应用[A]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