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电网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对运维管理效率及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据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配电运维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正在长期且持续地影响着配电运维管理效率提升,对此必须深入研究运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以进一步提高运维管理效率、质量。详细分析了配电运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1建筑电气低压配电接地系统的主要类型
1.1IT系统
IT系统多被应用于对接地故障电压要求较高或者是需要长期持续供电的建筑。实施保护时,IT系统的主要原理是首次电气故障发生的时候,产生的电流比较弱小,此时不会将电源切断,以维持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若电气故障第二次发生,则会切断电源。通常来说,若是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源端口为IT系统,则无需设置接地装置,仅需在电源端口位置安装高电阻,便可以发挥接地保护作用;且电气设备外壳可直接接地,无需在其他装置上接地。IT系统具有安全性好、功能相对稳定的优势,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TT系统
TT系统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负荷侧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每个运行的金属外壳均是一个单独的接地,这就使负荷侧电气、电源的接地线之间没有关系;各用电设备均通过一个单独的保护线实现接地,这就可以有效预防故障电流沿着PEN线进入其他用电设备,避免不同用电设备保护线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中性线、保护线合一的用电设备可避免对中性线的干扰,从而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1.3TN系统
可以将TN系统分为两种,一是TN-C系统,其中性线、保护线紧密相连,在电气设备表面将N与PE结合在一根PEN线上,从而使PEN在维护电路安全的基础上,还能通过少量的谐波电流。但是在TN-C系统之中,PEN是连通的,若是存在较大电压,则容易沿着PEN线向其他电气设备进行传输,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另一种是TN-S系统,其是将中性线、保护线分开设置,无电流通过PEN线,因此TN-S系统的安全性较高,在居民生活用电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TN-S系统在故障、短路等问题的容错性相对较低。
2优化措施分析
2.1加强配电设备管理和维护
在配电设备运行管理过程中,设备是配电网电力输送的重要基础,在加强设备管理的工作中,须做好设备管理。在开展运维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合理评估各地区配电网设备运行状态,更换过于老旧的设备;同时须定期检查,保障设备正常的运行状态。同时,各地区电力管理部门可适当引用现代化电力设备,提高电力设备技术含量,进而保障其性能更加稳定、耐用。此外,还可应用信息化技术做好设备的实时监控,在出现或即将出现故障时及时警示,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降低损失。
2.2打造专业的运维管理队伍
工作人员是配电运维工作中的关键,但是由于其专业素质相对较低,使得运维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受到了较大的阻碍,且如今愿意参与到电力工作中的人才较少,进而也出现了人才匮乏的问题。目前,电力管理部门应面向社会、高校吸引人才,并进一步提升薪资待遇,但在招聘过程中应关注应聘者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还需要对原有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在理论知识、风险意识、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提升配电网运维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2.3基于层级属性
分级响应精准施策为打破系统壁垒,全面提升各业务平台资源利用率,实现配电设备动态管理模式,大数据平台融合“基础数据库”“项目建设库”“资产管理库”三大数据源头,奠定配电设备差异化运维管理基础。“基础数据库”主要建立于PMS、GIS系统之上,获取现存配电设备资产性质、地理坐标等信息;“项目建设库”主要建立于规划计划管理系统、配农网全过程管控平台、全链条管控平台之上,实现配电项目新增、改造数据调整;“资产管理库”主要建立于BPM、ERP系统和配电设备监控平台之上,实现资产数据动态信息实时跟踪。“三库合一”大数据体系的建立,使配电设备管理从基础数据到实时调整的全流程管控,使数据全维度动态感知,实现配电设备差异化运维数据的实时调整、动态掌控,形成横向多维、纵向分级的业务数据融合模式。通过开展配电设备数据治理工作,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实现数据规范化管理,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为策略制定提供精准、可靠、全面的数据资源。运维数据采集人员通过分析后形成的有用信息进行统计和共享,为后续开展差异化运维提供依据。以风险管控等级为指导,划分各对象运维周期、内容,结合策略库,制定相对应的运维策略,安排生产计划。通过开展配电设备差异化运维工作,大幅提升设备巡视效率且能及时发现运行设备缺陷,提升设备运维效果。
2.4接地系统中PE线的应用
在低压配电接地系统中,PE线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气设备外壳、接地装置之间使用PE线进行连接,作为一个导体,PE线可以对接地线、中性线进行保护。在接地系统之中,PE线应充分发挥支持电流运输、保护电气设备的功能,从而有效保护其强度,且要确保PE线、电气设备之间可以相互协调,有效控制感应数值、稳定数值,确保感应数值、稳定数值始终稳定,以预防漏电火灾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应确保PE线承受能力良好,若是接地保护层发生故障,则需要承担接地保护效果的便变成了PE线,PE线应当将安全电压控制在电气设备电压之下。低压配电系统施工中,应对配电带线、PE线进行同步铺设,以达到接地保护的目的,并尽可能地减少接地系统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而出现的故障。
结语
通过差异化运维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大数据反馈的配电设备信息进行实时分析管控,对各种配电设备指标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计算,得出合理的调整及执行方案,以合理设定指标数据的目标值及时间节点安排,降低配电设备运行故障率,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同时,结合电网发展需求,差异化运维管理体系依托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电网综合数据库,实现内外部数据集成统一和数据管理,构建了基于多维因素的大数据差异化管理,通过实时掌握、实时管控、实时调整配电设备运维管理策略,形成良性闭环生态,形成正向互动,依托大数据的同时反向促进配电设备的运维管理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佳庆.配电运维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及改进方案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28):63-64.
[2]张伟.配电网智能调控一体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
[3]吕培强.电网企业配网一体化运维管控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2):19.
[4]王波,李小龙.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和运维管理控制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7(4):65-66.
[5]张磐,幺军,张轶君,等.配电网全过程管理技术在天津的应用[J].供用电,2016,33(6):30-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