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肖敬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肖敬伟,. 初中物理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J]. 现代物理学报,2022.6. DOI:10.12721/ccn.2022.157050.
摘要:
当下物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模式单一、内容缺乏专业性、评价机械和滞后等问题。教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多种形式,结合学科渗透方式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宽松和谐的氛围。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实践分析。
关键词: 初中物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DOI:10.12721/ccn.2022.157050
基金资助: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素养,教师在实践教育中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解决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初中物理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一)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生在学习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和挑战,为了有效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提升学习能力,学生心理健康是基础条件。从当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看,一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从以下几点问题进行阐述。

1、学生挫折适应性差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承受能力弱,缺少情绪管理的能力并且善变。初中阶段也是学生面对挫折比较多的时期,学生会面对学习以及人际关系和兴趣等方面的困难。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这些困难面前无法有效应对,容易造成心理方面的困扰。学生在应对困难和挫折时主要的反应方式有积极反应和消极反应两种。消极反应的就是习惯化以及固定化,逐渐转化成严重的以及长期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挫折适应性差,对遇到的问题和挫折不愿意寻找其他途径来解决,这样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更为直接、严重的影响。

2、学习层面问题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多样的,其中学习层面问题比较突出,有来自父母对孩子的寄托,有教师对学生的期盼,有同学间的相互竞争,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精神上也会容易萎靡不振,造成食欲不振以及神经衰弱等问题。而厌学是初中生心理健康中的重要问题,学习成绩差,不愿学,考试焦虑,尤其是面临重要考试时焦虑会更为严重。初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思维发展不成熟,学习方面应对的能力有限,学习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教育观念尚待完善,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不足

各个初中校园在专注于知识文化教学的同时,应当优化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状态,依据学生的具体心理及身心发展需求,进行及时的帮助与辅导。以便于避免很多初中生由于心理状态不佳或者心理问题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及影响。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需要学生掌握完备的物理知识,并且在初中阶段对物理学科进行有效的了解和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水平,为学生打下良好知识基础,为其今后的物理学习与探析提供完备的知识及学习储备。因此,在整个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将教学的重点与重心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能力及学习成绩上。因此重知识,轻心理教育的情况和问题,可谓普遍存在。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沿用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思路,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护理知识能力素养,将课堂的主要时间用于了知识讲解和例题分析上,很少会通过物理知识为学生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吸引力较健康指导。在此种教育环境与认知背景下,大部分初中生对于物理知识能够产生一定的兴趣,但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关注到物理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德育思想与其他价值意义。

二、基于初中物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策略分析

首先,基于上述问题,初中物理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与教育手段,在物理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增添心理健康教育,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心理教学元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提高学生物理知识水平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现象背后所蕴含的自然观念生态和谐理念以及各个物理学家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心理健康程度。如此能够满足新时代对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能够为初中生全面素质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进步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其次,初中物理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困惑给予专业性策略指导。例如,面对工作和孩子教育的平衡性选择,很多家长会感到无力和困惑,假如陪伴孩子便不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工作,但是忙于工作又会导致自己对子女疏于管教,担心这种情况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这时候,教师可以协助家长对当前状况和可选方案分别做一个细致的评估,去调查每个选择“可以获得什么,又要付出什么,需要准备什么,但又欠缺什么”,协调工作、教育在各个阶段所需要注意的问题、突出的矛盾,以及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协调整理,有所取舍,才可以统筹兼顾,同时做好工作和家庭教育。

另外,针对学生漫无目的、毫无方向的现象,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告知大家,应当努力尝试,迈出第一步,合理为自己做规划,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最后,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突出性问题,自学校、课堂教育、学生家长、学生本身等多个层面入手,来谋求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调节手段。例如,可以告知学生如下理念和策略:改变是一项投资,可以找到一个可以累加的目标,掌握这单元的物理习题,再掌握下一单元的习题,逐渐建立信心。

三、立足教材,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教材是课堂教育的基础与基石,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内容,认真研读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趣味性的教育内容,以潜移默化和互动性强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初中物理教师应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物理知识及心理教育引导教学的多种方式,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用多元化的形式契合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特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整体兴趣和心理健康素质,增强学生的适应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契合学生的物理知识及心理特点,改变过往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做好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并且掌握有效的课题教学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及心理综合能力。例如,教材中蕴含着颇多的德育及心理引导故事和元素,相关物理学家的品质和精神也能够对学生进行良性的启迪。比如,在为学生讲述“万有引力”的知识时,教材中便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趣味故事讲解,教师可以自相关内容入手,结合教材,利用多媒体动画和影视作品还原当时的场景,请学生在动态的欣赏过程中体会牛顿善于思考、积极进行物理生活化学习探究的精神,为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激发学生的效仿热情,提升学生物理思考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现如今对于初中学生的素质要求不断提升,初中生在知识文化学习的过程中,也应当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生命与生活持有更高的热情与尊重,对未来进行良好展望,坚定奋斗的信念,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发展规划,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与精神面貌迎接生活和未来的磨难,打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陈雅丽.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8):6-7.

[2]陈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8):19-21,2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