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美术鉴赏能力是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重要能力。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美术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美术创新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知识面,引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下文是对此问题的具体研究。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情感的培养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部分美术老师过于强调学生的技能,更加侧重于其专业技能的提升,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感受力的培养。激发学生情感感受作为美术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在教学中却将基础训练转化成了纯技术训练,非常不利于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表现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时代发展需求完全背道而驰,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达不到同步发展,极易导致学生情感的品质缺失。
(二)教学方式固定化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具有独特的生理、心理和情感特点,由于其自我意识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行意识的转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根据个人的喜好表达对学科的热爱,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表现得比较热衷甚至是偏爱,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表现得极为冷淡甚至还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并且初中阶段的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注重情感的体会,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着积极的探索欲,但是属于三分钟热度,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很难令学生保持持久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拥有着非常跳跃的思维,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且非常热衷于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导致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兴趣爱好也截然不同,对于审美的概念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诉求,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行为,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大多时间是老师进行讲解,学生以听为主,很少注重“练”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练”是掌握美术知识的重要因素,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行翻转课堂和个性化教学,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根源上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老师在讲解《多变的颜色》这一课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视频能真切地感受到多变的颜色,然后根据画面中的颜色,要求学生将所看到的颜色进行绘画,如果此时正是红色,老师可以让学生描绘关于红色的图画,包括红色的旗帜、红色的领巾等,如果此时不是红色,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展开想象,将个人的想象和实际景象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浓烈的兴趣,才能激发其对美术学科的探索欲与好奇心,使其积极并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教学当中。同时,为了迎合素质教育的需求,充分地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需要老师在日常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学习需求,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找到兴趣点,同时利用美术图片具有生动、形象和直观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美术内容的感悟。
例如,老师在讲解美术作品时,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根据课本教材中的内容,包括《历史的画卷》《端午节》等作品,制作成与这些作品相关的幻灯片,包括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等,使学生通过幻灯片中的色彩、光纤对比以及线条轮廓等多种角度全面地了解作品内容,并且配上文字或者语言的解说,在播放期间进行作品的讲解,不仅使学生从中深刻地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内涵、精神、气质和思想,而且还能通过幻灯片教学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认可。
(三)强化学生的思维锻炼
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老师加强培养学生发散性、聚合性以及逻辑性的思维,然后通过联想、对比、探究和模仿等活动,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地优化与提高。
例如,在讲解《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的课程中,为了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联想能力,老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招贴画的独特性,并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挖掘如何制作招贴画,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招贴画的设计和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探索以及好奇心,增强其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审美取向及艺术情感。同时,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已设计好了的招贴画,借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后根据这些图片内容,进行与周围环境进行招贴画的制作,用来美化空间。
(四)实行鼓励性的发展评价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授课老师有着强烈的依赖心理,老师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学生思维意识,因此,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极深,不仅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动力。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美术老师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并将鼓励性的教学评价应用到美术教学当中。
(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至关重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由于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成长环境、基因等不同因素,导致其在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差异,老师应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表现出宽容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素描的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描绘物体的明暗面,通过大量的描述方法塑造投影,也可以利用较浓的铅笔进行大面积黑白阴影的绘画,然后用纸巾擦揉成一片,再用硬性铅笔进行构造结构。或者用涂抹法先将黑白面积进行描绘,然后再构造物体结构。通过这两种素描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习惯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描绘,并且在描绘的过程中,可以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不要将方法固定在一点上,要学会灵活运用,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无限的空间。因此,美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向自然,有助于其人格素养和个人情操的养成,使得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美术绘画的技巧,而且还有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总之,初中美术课堂质量可以很清楚体现学生素质教育,承载着初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多站在学生角度去考虑,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鼓励大于批评等方式去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重点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审美观,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海龙.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10.
[2]姚燕强.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考试周刊,2020(13):155-156.
[3]张力友.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码设计,2018(3):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