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白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白娟,. 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教师教育与创新,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32.
摘要: 美术课程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美术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美术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文章主要研究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创新的效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初中美术;创新;培养
DOI:10.12721/ccn.2021.157032
基金资助: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美术鉴赏能力是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重要能力。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美术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美术创新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知识面,引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下文是对此问题的具体研究。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情感的培养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部分美术老师过于强调学生的技能,更加侧重于其专业技能的提升,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感受力的培养。激发学生情感感受作为美术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在教学中却将基础训练转化成了纯技术训练,非常不利于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表现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时代发展需求完全背道而驰,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达不到同步发展,极易导致学生情感的品质缺失。

(二)教学方式固定化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具有独特的生理、心理和情感特点,由于其自我意识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行意识的转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根据个人的喜好表达对学科的热爱,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表现得比较热衷甚至是偏爱,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表现得极为冷淡甚至还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并且初中阶段的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注重情感的体会,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着积极的探索欲,但是属于三分钟热度,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很难令学生保持持久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拥有着非常跳跃的思维,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且非常热衷于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导致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兴趣爱好也截然不同,对于审美的概念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诉求,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行为,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大多时间是老师进行讲解,学生以听为主,很少注重“练”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练”是掌握美术知识的重要因素,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行翻转课堂和个性化教学,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根源上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老师在讲解《多变的颜色》这一课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视频能真切地感受到多变的颜色,然后根据画面中的颜色,要求学生将所看到的颜色进行绘画,如果此时正是红色,老师可以让学生描绘关于红色的图画,包括红色的旗帜、红色的领巾等,如果此时不是红色,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展开想象,将个人的想象和实际景象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浓烈的兴趣,才能激发其对美术学科的探索欲与好奇心,使其积极并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教学当中。同时,为了迎合素质教育的需求,充分地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需要老师在日常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学习需求,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找到兴趣点,同时利用美术图片具有生动、形象和直观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美术内容的感悟。

例如,老师在讲解美术作品时,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根据课本教材中的内容,包括《历史的画卷》《端午节》等作品,制作成与这些作品相关的幻灯片,包括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等,使学生通过幻灯片中的色彩、光纤对比以及线条轮廓等多种角度全面地了解作品内容,并且配上文字或者语言的解说,在播放期间进行作品的讲解,不仅使学生从中深刻地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内涵、精神、气质和思想,而且还能通过幻灯片教学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认可。

(三)强化学生的思维锻炼

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老师加强培养学生发散性、聚合性以及逻辑性的思维,然后通过联想、对比、探究和模仿等活动,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地优化与提高。

例如,在讲解《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的课程中,为了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联想能力,老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招贴画的独特性,并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挖掘如何制作招贴画,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招贴画的设计和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探索以及好奇心,增强其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审美取向及艺术情感。同时,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已设计好了的招贴画,借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后根据这些图片内容,进行与周围环境进行招贴画的制作,用来美化空间。

(四)实行鼓励性的发展评价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授课老师有着强烈的依赖心理,老师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学生思维意识,因此,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极深,不仅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动力。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美术老师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并将鼓励性的教学评价应用到美术教学当中。

(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至关重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由于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成长环境、基因等不同因素,导致其在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差异,老师应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表现出宽容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素描的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描绘物体的明暗面,通过大量的描述方法塑造投影,也可以利用较浓的铅笔进行大面积黑白阴影的绘画,然后用纸巾擦揉成一片,再用硬性铅笔进行构造结构。或者用涂抹法先将黑白面积进行描绘,然后再构造物体结构。通过这两种素描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习惯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描绘,并且在描绘的过程中,可以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不要将方法固定在一点上,要学会灵活运用,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无限的空间。因此,美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向自然,有助于其人格素养和个人情操的养成,使得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美术绘画的技巧,而且还有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总之,初中美术课堂质量可以很清楚体现学生素质教育,承载着初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多站在学生角度去考虑,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鼓励大于批评等方式去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重点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审美观,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海龙.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10.

[2]姚燕强.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考试周刊,2020(13):155-156.

[3]张力友.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码设计,2018(3):27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