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肠梗阻属于外科的急腹症之一,因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所以极易导致患者死亡。肠梗阻多发于腹部手术和腹内炎症患者,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等。诊断方面,一般采用腹部平片诊断患者的肠梗阻情况,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影像学科技越来越成熟,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为肠梗阻患者病情的诊断、有效的治疗等统统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次实验观察与分析了经肠梗阻导管小肠造影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研究报告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肠梗阻治疗的50例患者定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9里,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区间为24-75岁,平均年龄为(37.84±5.22)岁。
1.1.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停止排气”、“停止排便”等症状表现[1],自愿参与调查活动,签署过知情同意书。做好家属的沟通工作,分组后保证患者们除年龄、性别、病情不同外,其他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排除标准:排除其他类型急腹症者、严重药物过敏反应者、贫血问题者、家属不配合医生工作的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等。
1.2诊断方法
经鼻腔插入肠梗阻导管,使用数字胃肠机(X射线诊断系统)。选择“泛影葡胺注射液”作为肠梗阻导管对比剂,在前囊注入8ml-10ml灭菌蒸馏水后,注意插入操作过程中连接负压装置,使肠梗阻部位得到减压[2]。48小时内完成小肠造影,再次注入对比剂后集中观察病灶部位。临床治疗期间,医务人员都要密切监测患者们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诊断、检查等工作的开展需要尊重患者,耐心地沟通家属,也将为诊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1.3效果观察
旨在准确判断梗阻位置,对比剂放置在病灶部位,仔细观察肠管狭窄情况,必须防范坏死性肠梗阻的发生。小肠造影技术的有效应用,应该诊断出50例患者肠梗阻的实际类型。
1.4统计方法
使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22.0做好各项数据的处理,表格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用χ2进行检验,而p<0.05就代表组间结果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经肠梗阻导管小肠造影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可知:50例患者包括19例肠粘连,13例肠肿瘤,10例肠结石,7例肠内疝,1例肠套叠。从诊断结果上看,有80%的患者病情十分严重,因而需要手术治疗,具体情况的分析还应该考虑一下其他因素。
表1:50例患者肠梗阻的诊断结果
2.2 50例患者经肠梗阻导管小肠造影技术的应用,肠梗阻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84.55%),肠梗阻治疗的有效率为(90.67%)。
3、讨论
胃肠减压方式的有效应用,就是在患者肠道内置入引流管,以便改善肠道内容物难以移动的问题,并且缓解肠管附近梗阻的膨胀状态[3]。实验研究可知,经肠梗阻导管小肠造影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很好的解决患者病情复杂、梗阻情况复杂等问题,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一举多得。要知道,经肠梗阻导管小肠造影技术的广泛推广,有利于患者们临床治疗效果的优化,诊断结果准确率高,肠梗阻治疗有效率高,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得以可持续的发展,实现长远规划进程的加快令人万分期待。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肠梗阻导管小肠造影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肠梗阻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也保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推广应用价值颇高,必须引起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爱丽,刘江明.经鼻肠梗阻导管实施小肠内排列术和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效果对比观察[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21(10):24-25.
[2]韩双双.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34(25):90-91.
[3]吴海林.十二指肠镜留置肠梗阻导管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8,09(03):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