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当前的供电网络当中,虽然同相多根并联电缆具有一定的广泛应用性,但不论在前期线路规划时,还是在实际供电的过程中,对于并联电缆布置方式均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旦在布置方式上出现不合理之处,势必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有必要以实现电缆群载流量的最大化为目标,针对并联电缆布置方式及相序优化策略进行持续性探索与研究。力争通过本次研究,找到最佳电缆布置方式以及最合理的相序优化策略。
一、针对同相多根并联电缆布置方式的研究
通过对以往的供电线路布置方式及负荷电流运行效果进行研究,发现电缆布置方式将直接关系到子电缆负荷电流与护套环流数值。不仅如此,通过对电缆温度场分布进行优化调整,可以使电缆群载流量获得显著提升。鉴于上述情况,为了实现供电线路经济效率最大化,笔者结合图1中展示的4种电缆布置方式,针对不同电缆布置方式下,负荷电流和护套环流所产生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与相关探究。图2所展示的便是不同电缆布置方式下子电缆负荷电流的变化情况。
图14种典型电缆布置方式
图2不同布置方式的子电缆负荷电流
通过观察图2,可以看出电缆温度的分布与子电缆负荷电流大小之间呈正比关系。具体而言,就是当分流较大的子电缆温度达到最大允许值即90℃时,电缆群输送容量也同时达到最大值。但是,正因为二者之间存在正比关系,阻碍了电缆群载流量的进一步提升;另外,笔者分别从多种角度出发,针对这4种电缆布置方式进行了一系列对比与分析,并且得到出以下对比结果:首先,三角形排列方式所产生的电缆群载流量,要高于水平排列方式;其次,在排列方式相同时的情况下,采用回路纵向电缆布置方式产所生的电缆群载流量要明显高于回路横向布置方式[1];除此之外,通过对这4种方式进行整体性对比分析,可以确认方式4在输送容量方面,要明显高于另外三种方式;此外,通过对图2中的(a)和(b)两种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当同一回路三相电缆采用三角形排列布置方式,同时电缆回路采用横向布置方式时,在子电缆负荷不均匀分配程度上,方式2要高于方式1;此后,再针对图2当中(c)和(d)进行对比,发现同一回路的三相电缆采用水平排列布置方式,同时电缆回路采用纵向布置方式时时,在负荷不均匀分配程度方面,方式3要明显小于方式4。通过对图2中(a)和(c)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当同一回路的三相电缆采用水平排列方式时,在电缆负荷分配不均匀程度上,方式3要明显小于方式1;通过图2中(b)和(d)进行对比,采用回路横向布置方式时,并且在同一回路的三相电缆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方式下,在电缆负荷不均匀分配程度上,方式2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方式4差别极差微弱[2]。结合上述几种情况,针对电缆负荷电流分配不均匀程度进行对比,并且按照从到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时,依次为:方式1>方式2>方式4>方式3;如果从电缆群载流量这一方面出发,按照由大到小顺序进行排序,结果依次为:方式4>方式2>方式3>方式1。鉴于电缆群载流量与子电缆负荷电流分配不均匀程度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在最佳电缆布置方式上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当电缆采用水平排列方式时,方式3的优势明显高于其他方式,成为最佳布置方式;其次,当电缆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方式时,方式4的优势最为明显,成为最佳布置方式。因此可以看出,电佳电缆布置方式与电缆排列方式之间具有直接关联。
结语:为了全面提高现有供电网络的整体运行水平,以及今后的线路规划质量,笔者基于电缆群载流量最大化这一总体目标,结合几种常见的电缆布置方式,针对多回路电缆最佳布置方式及相序优化策略进行了相关探究与研究,并且得出一些研究结论。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还将针对一问题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究,力争为我国电力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促进电网运行水平、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飞,李征,孙义,等.并联电缆参量差异对其载流分配的影响[J].高压电器,2019,55(2):227-233.
[2]罗进圣,李鑫,王志龙.高压单芯电缆并联运行时金属护层的联接方式分析[J].华北电力技术,2010,40(12):19-21,33.
[3]刘渝根,尚龙龙,田金虎,等.220kV四回高压电缆同相2根并联敷设方式优化研究[J].高压电器,2015,51(12):25-32,37.
[4]梁永春,柴进爱,李延沐,等.基于FEM的同相并联大截面三相电缆电流分布的研究[J].高压电器,2007,50(3):186-188.
[5]韩晓鹏,李华春,周作春.同相两根并联大截面交联电缆敷设方式的探讨[J].高电压技术,2005,31(1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