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数据时代地理测绘信息服务的深入研究
王加飞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加飞,. 关于大数据时代地理测绘信息服务的深入研究[J]. 数据与科学,2023.8. DOI:10.12721/ccn.2023.157074.
摘要:
地理测绘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普遍被普及,为人们提供便利、快捷地测量信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科技水平提高。本文首先论述了大数据时代地理测绘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旨在促进信息化时代我国地理测绘信息服务的质量,促进我国地理测绘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地理测绘信息服务技术监管
DOI:10.12721/ccn.2023.157074
基金资助: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测绘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后形成。随着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兴科学技术日益普及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去。地理信息作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产生联系最直接且最为广泛地体现出来.地理信息系统是指以地图为基础并结合其他图形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系统,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全面、直观以及精准度高和精度好于传统测量工具所无法比拟的各种功能及特性:比如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地图进行识别并提取数据;空间数据库可实现地形图与地面点线图等多种形式间的转换等,以此来实现地理测绘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地理测绘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安全隐患

大数据时代地理测绘信息服务存在信息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数据规模庞大: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加,数据的管理和控制变得更加复杂,容易导致安全漏洞。(2)数据来源多样化:地理测绘数据来自多个渠道,其中一些可能不够安全,容易遭受攻击。(3)数据处理复杂性:地理测绘数据往往需要进行复杂的处理,例如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等,这些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安全漏洞。(4)数据共享难度:地理测绘数据通常需要在不同的机构之间共享,这就需要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和访问控制,否则会面临泄露的风险。(5)恶意攻击增多:随着技术的发展,黑客和恶意软件的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复杂和隐蔽,这也为地理测绘信息服务的安全带来了挑战[1]

(二)信息价值密度低

大数据时代地理测绘信息服务信息价值密度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数据来源多样化:地理测绘数据来自多个渠道,包括卫星遥感、GPS定位、航空摄影等等,这些数据的质量和精度也各不相同,导致部分数据的信息价值较低。

其次,数据冗余性高:地理测绘数据中存在许多冗余信息,例如同一地区的多张卫星图像或多种地形测量数据,这些冗余信息可能并不会对最终的分析和决策产生太大的作用。然后,数据分散性强:地理测绘数据通常是分散在不同的机构和部门之间,因此很难将这些数据整合起来形成更有价值的信息。再次,数据处理技术水平不足:地理测绘数据需要经过复杂的处理和分析,才能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但是目前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数据的信息价值无法充分挖掘。最后,数据安全保护限制:地理测绘数据中可能包含敏感信息,例如军事设施、国家边境等,这些数据的使用和共享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也影响了数据的信息价值密度[2]

(三)市场对技术监管的难度加剧

大数据时代地理测绘信息服务中市场对技术监管的难度加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技术更新速度快:大数据时代技术更新迅速,地理测绘信息服务也不例外。监管机构需要跟上技术的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才能进行有效监管。其次,技术复杂性高:地理测绘信息服务的技术比较复杂,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监管机构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才能进行有效监管。然后,市场竞争激烈:地理测绘信息服务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企业可能会采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来获取市场份额,这对监管机构的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再次,数据安全保护难度大:地理测绘信息服务中包含大量敏感信息,例如军事设施、国家边境等等。监管机构需要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但是数据的共享和传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也加剧了监管难度。最后,监管手段落后:一些监管机构的监管手段和方法可能比较落后,无法及时有效地监管地理测绘信息服务市场。因此,监管机构需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水平[3]

二、大数据时代加强地理测绘信息服务的对策

(一)构建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测绘体系

大数据虽然给测绘信息的建设带来了机遇,但是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传统信息化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我们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在新时期背景下如何构建起一个高效率、高质量以及开放性强并且能够适应多种需求环境中地理测绘工作。因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进行:(1)建立以“数字化”为基础原则。数据信息采集与处理必须要实现数字化和智能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高效性,同时也要保证信息传输过程中不受到外在因素干扰,从而实现地理测绘工作的快速、准确。(2)建立大数据库。通过对大量海量空间类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之后形成有效数字化资源库是目前信息化时代发展必不可少要求之一;构建一个开放性强并且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模型可以促进我国各行各业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更好地信息服务和产品供给;(3)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在地理测绘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通过对大量海量信息进行整合,从而构建起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

(二)加强地理测绘信息服务的科技创新

加强地理测绘信息服务的科技创新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人才培养:地理测绘信息服务需要高水平的科技人才,监管机构和企业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其次,推进技术创新:地理测绘信息服务应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发展新型测绘技术、地理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同时,加强与相关领域的合作,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然后,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地理测绘信息服务中包含大量敏感信息,监管机构和企业应该加强数据安全保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最后,推动标准化建设:地理测绘信息服务应该推动标准化建设,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和共享标准,促进数据共享和交换,提高数据利用效率。此外,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监管机构应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水平和监管手段,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和新应用,加强对地理测绘信息服务市场的监管[4]

(三)完善产业发展政策

首先,制定政策法规:政府应该加强对地理测绘信息服务产业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加强对地理测绘信息服务市场的监管,保障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加强资金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地理测绘信息服务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此外,还可以采取税收优惠等措施,促进企业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政府应该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技术转化和产业化。支持企业发展:政府应该支持地理测绘信息服务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拓展市场,开拓海外市场,提升自身竞争力。此外,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最后,加强国际合作:政府应该积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地理测绘信息服务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同时,加强对海外市场的研究和了解,把握机遇,拓展市场[5]

三、总结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地理测绘工作开展的越来越广泛,其不仅仅要对传统的测绘方式进行更新和完善。而现在人们对于地理信息需求日益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测量精度及质量水平,同时还应积极探索新方法与新途径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层次用户需要;并根据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发展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测绘服务方案,从而有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和信息化进程的进步。地理测绘信息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所带来的优势来完善地理测绘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 高宝成, 李洪堃, 程鑫. 关于大数据时代地理测绘信息服务探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1):3.

[2] 张立友. 大数据时代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研究[J]. 工程技术发展, 2022, 3(3):112-114.

[3] 倪元龙. "测绘4.0"互联网时代下的测绘地理信息[J]. 数字通信世界, 2020(5):1.

[4] 王小芝, 王卿, 骆采采. 智慧城市中测绘地理信息的作用分析[J]. 地矿测绘(2630-4732), 2020, 3(2):2.

[5] 蔡云飞. 适应新时代地理信息发展的职业能力建设探究[J]. 商讯, 2020, No.225(35):193-194.

作者简介:王加飞 1989年8月13日 女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 汉 本科 注册测绘师 山东鲁邦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测绘工程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