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更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够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目前国家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我国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认识,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指导,从而策划出我们当前及未来几年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发展设想、专业规模和相关建设,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从国家信息化的目标上看,信息化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全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一个企事业单位的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势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本文也将结合技工学校实践教学情况,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利弊入手,浅淡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对策。
一、 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指的是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通过双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企业中的实际工作需要紧密结合,培养出有实践经验,能够快速适应企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全部应用,学以致用,实现教学的良性循环。有效推进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注重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
二、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
在课程改革研究中,其目标定位基础的、最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课程结构、专业口径、人才培养目标乃至教学方法实施等问题。在课程改革目标选择上,不仅要有助于学生树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就业素质,同时又不能以浪费教育资源为代价。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因此,就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改革在目标定位上,我们认为应充分考虑学生能多次就业、转岗的需要,坚持“宽基础、多方向、厚基础、强技能”的原则,实施“做中教,做中学”。既掌握一类职业岗位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转移,达到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之目的。具体是:
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倾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与人文学科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多证书”制度。
4.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课中继续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总结经验,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5.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发挥外聘专家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由企业、学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走“订单式”培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三、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思路
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在项目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改革的方案,突出地体现出“教学模式的串行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形式一体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特点。
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采用按学期并行推进的模式进行,而串行制教学模式是将专业课程模块化、项目化,采用串行式推进,贯穿于整个学期的课程教学中。即学校所有专业理论及技能课程和实验实习都在实习室进行,将各课程模块化串行推进,采用项目教学集中授课、理实一体化教学,对学生进行分项教学,逐项训练、逐项考核,合格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项目课程的教学训练。
对于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我们将该专业教学内容分成WORD/EXCEL2016、PHOTOSHOP、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应用基础、FLASH、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制作技术、办公文稿制作、C语言等若干几个训练项目,每个项目都将形成校本教材。
教学内容模块化是指根据培养目标,将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具体划分为三大模块,即文化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素质教育模块。
1、文化基础模块应按照提高学生素质,为专业课程服务及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功能定位,在够用与必须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实行分层次要求改革,突出专业文化和人文素养的渗透、融合,语文突出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英语突出口语、数学突出计算、德育突出职业指导,按广州市文化课会考要求操作。
2、素质教育模块应结合大德育理论,为学生就业服务,其中主要包括各类德育课程的开设、养成教育、情感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就业指导等。
3、专业技能模块则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由若干子模块构成,每个子模块又由一系列的课题组成。而实施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切入点正是上述专业技能模块,对专业技能模块的规划是实行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关键。
四、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
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学校所有计算机专业理论及技能课程和实验实习都在实验室进行,采取串行制、模块式、滚动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对学生进行分项训练,逐项训练、逐项考核,合格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项目训练。主要思路如下:
1、 建立基于岗位的模块课程体系的思路
体现“就业需要—确定岗位—确定能力(技能、技术)”的原则。一个专业可以确立1-2个主要岗位和2-4个拓展岗位,不同专业的岗位可以交叉,但主次明确,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主要岗位为: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网页设计制作员;拓展岗位有:多媒体作品制作员、计算机系统维护员等。构建计算机类职业岗位基础平台(发展、基础)+岗位系列能力(技能、技术、能力、职业证书)课程体系,取消学科类基础课程。
2.串行制模块化课程的主要实施过程
根据学校召开的校企座谈会议的具体工作意见,特别是对针对岗位需求、职业规格制定出各模块的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校本教材(或实践性教材)的大致框架等。各责任教师在每模块教学前需制定出相应授课计划及校本教材等交教研室。
五、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一体化教学的不足
1、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感觉到成天只忙于教学,应付教学,无法开展第二课堂,无法和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的开发。
2、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软硬件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且教材内容严重滞后。
3、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机房条件、教师队伍、学生素质、教学评价等相关)。
4、师资力量及其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了理论课、实践课、项目实训课的衔接问题。
四、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如果想要构建一套完善的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学模式,技工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努力:首先,应重新设计计算机网络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其次,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材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信息化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再次,可以培养双师型的计算机网络教师,通过加强师资力量来进行教学,最后,形成一套完善规范的计算机网络评价机制,通过多个方面的努力,将计算机网络教学进行改革与完善。
五、结语:
在当下信息社会,为了满足人们个人需求以及社会需求,培养面向计算机网络服务与应用企业就业,适应计算机网络专业岗位的相关工作,同时具备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能人才。在技工学校把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以一体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浅谈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对策-张俊刘(汕尾市高级技工学校,广东汕尾516600)
[2]余巧凤.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的利与弊[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6)
[3]周海波.关于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探讨与实践[J],科技与企业,2012(10).
作者简介:龙观强1987年8月,男,汉族,(广东省湛江市),本科,广东现代信息技工学校,中级网络工程师,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