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心脑血管、肝肾、神经等组织均会受到影响,其中,糖尿病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存在较高的发病率[1]。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合理预防及及时干预治疗[2]。现阶段,临床上常以C-P、HbAlc、fbg作为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其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早期诊断及监测价值,本次研究结合实际案例,对此进行合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将45例正常Ⅱ型糖尿病患者设为A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5~78(61.39±5.47)岁,病程1~15(7.69±2.15)年;将3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设为B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46~76(60.7±4.22)岁,病程1~16(8.46±2.45)年,另选取40例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设为C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8~78(62.19±4.97)岁。A、B两组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3],C组排除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者。本次研究均为自愿参与,参与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属均获知情权,组间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三组均接受C-P、HbAlc、fbg检测:在清晨空腹状态及餐后2h,分别抽取研究对象的肘静脉血3ml,进行10min离心处理(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80-2台式离心机,4000r/min),分离血清,将样本储存至零下20度的低温环境中,待测。
采用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P、fbg水平;采用免疫抑制比浊法(美国Bio-Rad D-10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HbAlc水平。本次检测使用试剂盒均由南京卡米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流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执行。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三组C-P、HbAlc、fbg的检测数据,并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SPS20.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n)采用X2检验。P<0.05表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检测数据对比,B组的HbAlc、fbg、2hPBG均高于A、C两组,空腹C-P及餐后2hC-P略低于A组,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HbAlc、fbg、2hPBG、空腹C-P及餐后2hC-P等水平均低于A、B两组,见表1:
表1:C-P、HbAlc、fbg对比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4]。患者在高血糖状态下,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流速减缓,增加细胞的缺血、缺氧程度,导致肾小球输入与输出动脉扩张。当肾脏持续处于慢性灌注状态时,白蛋白滤过增加。随着病情发展,在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反应下,肾小球内皮出现损伤,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肾脏血管堵塞,肾小球硬化,形成肾衰竭。
HbAlc是血红蛋白与糖类经非酶促结合形成的,不受血糖浓度影响,对血糖水平波动较大的患者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C-P则是胰岛素原裂解的终产物,清除率较慢,且不受肝脏酶、外源性胰岛素等影响,仅通过肾脏代谢,因此,可有效反映人体胰腺B细胞生成分泌胰岛素的能力;fbg则属于糖尿病常用检测指标,可用来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本次研究数据显示,A、B两组的fbg水平均高于C组,但在C-P、HbAlc水平的对比中,B组的HbAlc高于A组,空腹C-P及餐后2hC-P则低于A组,这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C-P、HbAlc含量与正常糖尿病患者对比存在差异。考虑其原因在于,C-P主要经肾脏代谢,肾功能下降可影响C-P浓度,HbAlc则属于糖尿病控制的诊断“金标准”[5],对微小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评估中均具有价值。
综上所述,将C-P、HbAlc、fbg联合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及监测中,可结合三种指标的检测优势,从多方面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客观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卓建钦.高通量血液透析在糖尿病肾病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对炎性反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8,39(4):659-661.
[2] 蔡佩璇,曹红丹,唐雪雁,等.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净化中急性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3):239-240.
[3] 赵昔良,叶益聪,张抒扬,等.美国糖尿病学会新版糖尿病诊断标准对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糖代谢异常的筛查意义[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4):302-306.
[4] 周继生,戴静怡,李青,等.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尿蛋白对糖化白蛋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6(3):207-210.
[5] 郭红梅,吴荣辉,傅晓娟,等.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3):38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