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大单元教学的开展策略
胡小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胡小梅 ,. 初中历史教学中大单元教学的开展策略[J]. 历史教学研究,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815.
摘要:
大单元整合教学模式是助力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顺利养成的一个有效教学模式。在初中生历史教学中融入大单元整合教学模式期间,需要紧密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学情,科学划分单元结构,把握单元结构要点,明确单元目标和优化整合过程,从整体上提高大单元整合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开展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815
基金资助:

一、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着眼核心素养,体现学科价值

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应遵循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立足历史学科知识,抓住学科思维方法,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前后照应、有所侧重地开展单元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最终实现学生形成和发展学科素养的目标。

2、坚持以生为本,彰显育人价值

以生为本是开展初中历史课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教师应从学生认知基础、认知需求和认知逻辑三方面着手。首先,选择恰当方式诱发认知冲突,明确教学起点。其次,从学生认知需求出发,在学生对单元内容的思考与探索中发现、整合、创设主题。最后,从学生认知逻辑出发,打破教材单元框架,将教学内容细化、整合成符合学生认知逻辑的知识体系,最终构成一个新的、逻辑清晰的大单元。

3、联系真实情境,聚焦问题解决

初中历史课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应充分贯彻情境任务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单元主题设计应以单元核心知识为基础,创设符合学生知识基础与认知结构的真实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焦点问题,并将其升华凝练为单元主题。在单元主题引领下,以解决情境中群体指向的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活用学科知识,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为最终落脚点。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大单元教学的开展策略

1、找准核心话题

新课标课程理念中提到:“通过以‘点’连‘线’、以‘线’穿‘点’,使课程内容依照人类历史发展的时序,循序渐进地展开叙述,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时候避免时序的混乱,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较于高中课标,新课标兼顾了具体而微的细节。

以“冷战”的内容为例,结合新课标要求,可以设计该单元主题教学目标:1.围绕战后世界新变化主题,梳理出冷战及其影响下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第三世界演变线索。这一目标对应了新课标世界现代史板块教学提示中“引导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并在曲折中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斗争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以及国际体系的变迁等几条主要线索,帮助学生把握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演变”的要求。2.情境表演德国一家人战后四五十年间的生活变化,演绎出这家人从被困西柏林的不自由到可以凭欧洲护照在欧元区自由行走,将冷战涉及德国的相关内容与德国统一、欧洲联盟成立贯穿起来。从时空两个维度理解冷战的延续、变迁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冷战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解释。这一目标既达到在新情境下新课标世界现代史板块有关冷战的内容要求,关联到“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初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又体现了新课标学业质量标准中“了解并认识……不同史事的因果联系”的要求,契合“基于单元主题学习整合教学内容”中“单元内容的整合,需要将单元中的相关专题内容连为一条教学线索”的教学建议,同时还能够呼应新课标“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要先设法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的建议。

2、结合案例剖析

历史案例剖析法,指的是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研读分析某一个具体的历史案例来使学生理解抽象意义上的历史大概念。

以“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从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历史很多学生并不陌生,但由于其中涉及很多关键的时间点和战争等,因此部分学生学起来会觉得枯燥无味且不容易识记。如果教师能够以大概念来统领整个单元,情况可能会有所好转。如,这个单元中的一个重要的大概念就是“革新”,就该单元来讲它指的是经济上的革新,具体来讲就是罗斯福新政。对教材内容稍加梳理可以发现,教材是围绕着原因、目的、特点、内容、实质、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讲解罗斯福新政的,但是在大概念的引领下,教师可以打破这种相对僵化的内容划分,围绕着“革新”来启发学生思考。“革新”中的“革”,有改革、变革、革命的意思,这是一个推翻或者部分推翻旧有模式的过程,那么,旧有模式是怎样的,有怎样的弊端才要去推翻或部分推翻,推翻或者部分推翻的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问题?“革新”中的“新”,代表着与之前是不一样的,那么究竟是哪里不一样,针对的是旧模式中的哪个部分,新鲜的事物在最开始传播时遭到了怎样的挫折、误解、打压、反对,人们的态度(普通老百姓、执政人员、其他国家的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从这种比较创新的视角来剖析历史史实,一方面,能够让学生重新燃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学会分析史实的方法,学得好的学生甚至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变通,提高自己对陌生史实的解读能力。

3、设计问题风暴

问题风暴解答法,指的是将抽象的、宏观层面上的单元大概念以一个个具体又细小的问题来呈现和说明,启发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拨开云雾,最终发现单元内容的核心与本质。

以“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为例,单元标题给到的是特定的历史时期——封建时代,特定的国家群体——亚洲国家。本文开篇就已经提醒过,单元的标题并不一定是历史大概念。这个单元的大概念其实是政治类大概念中的“革新”和思想文化类大概念中的“民族精神”。要想启发学生在学习中由表及里地抓住这个大概念,教师就要设计具体的问题。比如“古代日本”,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大和国”的大和政权是如何管理的?大和政权的构成是怎样的?大化改新的国内外背景是怎样的?大化改新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些主要人物,具体内容是怎样的,有怎样的社会意义,我们可以从大化改新中得到什么启示?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幕府统治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幕府与天皇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等等,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将具体的某场革新进行拆分,而后,教师可以将日本的这场革新与发生在其他国家的革新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在分析武士道精神时,教师也可以将日本的这种民族精神与我国的民族精神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其中,“异”就是个性化的,“同”就是普遍化的,而大概念就是基于普遍化的一种概念。学生在回答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要从表面现象入手,对其内在规律进行分析,从个性思考中抓住共性特征,由浅至深地一步步理解“革新”与“民族精神”这两个大概念,从而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利用单元主题教学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可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形成的局限,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使之能够融会贯通,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为保证单元主题教学价值的充分展现,教师需有意识优化教学理念,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并构建完善的教学步骤,帮助学生深入把握知识重点,在达到深度学习状态的同时,完善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鹤. 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C]. //2019年基础教育研究论坛论文集. 2019:415-417.

[2] 钱夏冰. 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J]. 中学教学参考,2020(31):77-7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