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数据与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相对较为落后
信息技术是当前新时代下的先进技术和现代化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相关的技能和知识也在不断转变与革新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尚未形成终身学习意识,未能及时更新和优化个人知识体系,更愿在教学中运用灌输式、讲述式的教学手段。在此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充足的互动与交流,整个课堂氛围变得非常沉闷和无趣,学生也会出现昏昏欲睡的情况,无法对信息技术学科和知识产生探究欲望。
(二)教学方法相对较为单一
面对全新的教育形式,教师应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重视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完善。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所采用的方法较为传统,即先在课堂中讲解信息技术知识,进行示范操作,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的方法虽能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但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也会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此外,还有部分学校仍未更新教学设备和计算机,这也会对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产生消极影响。优化常规的教学方法并非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手段,而是要在原先的教学模式中运用一些新时代的教学方法,让信息技术课堂更适合当前学习。
(三)评价机制不够科学
在以往的考试中,无论是机考还是笔试都是较为简单的。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纷纷开始创新和改善教学方法,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经常接触信息技术,常规的考试机制已经无法实现考核学生的目的。因此,教师和学校需尽快调整信息技术学科的测试题目,同时构建出更加全面、系统的评价机制,从多角度、多层面评价学生。但从具体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机制优化不够理想,仍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并未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情况、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数据与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老师要会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在信息社会,数据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数据的收集、分析、可视化处理对于政府、企业、个人而言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可以让学生去一些购物网站进行网络浏览,让学生看到这些网站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对消费者的了解。而它们之所以能够了解消费者,是因为它们在消费者使用其购物时即时地收集了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产生的数据,如偏好选择哪类产品、偏好什么价位的商品、习惯的购买频率、习惯的购买数量等等。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浏览淘宝网,感受下淘宝网是如何向不同的消费者推送不同的产品,以及淘宝网是如何对消费者搜索的产品进行排序的。在学生浏览网站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地插入一些学习的内容,比如对比分析法、平均分析法等,让学生思考这些书本上的理论是如何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的。
(二)创设学习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老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应该根据学习内容,为学生创造出不同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学生在学习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的时候,老师就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分别为学生创造出不同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结构的特点。同时,老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学习的方法,把学生分别编成几个小组进行学习。例如,学生在学习用编程实现枚举法中的“百钱买百鸡”的经典案例教学当中,老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编程的基本过程,学习编程的基本方法。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选课系统”,帮助学生巩固编程技能。老师还可以利用趣味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当中掌握、巩固编程技能。
(三)设计课堂练习,深化学生计算思维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最能让学生掌握数据和计算的技能的就是做练习了。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使用计算思维,进而对自己的计算能力进行巩固和提高。具体而言,老师设计的课堂练习要具备三个特性:启发性、层次性、指向性。所谓启发性,是指老师设计的课堂练习要能够帮助学生活跃思维,让学生把潜伏在大脑中的思路整理清晰。对于学生来说,在编程的时候,很多时候不是没有思路,而是思路像一团乱麻,或者思路像潜伏在脑海里的一条暗线,没有被发掘出来。所以,老师应该用启发性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把暗线变得明显,以及把混乱的思路整理清晰;所谓层次性,是指老师设计的课堂练习要能帮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当下,我国高中的班级大多是平行班。在平行班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很快掌握较高难度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掌握一般水平的知识。而对于老师来说,任何一个学生都是需要教好的。所以,老师应该设计出不同难度的课堂练习,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求。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对于数据和计算,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思路或者解决方法。老师应该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三、结语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是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体现,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联系思维,因此,教师应当积极端正信息技术教学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价值,借助目标发展理论、三维教学目标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实现知识与思维并重,同时做好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的优化,推进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卢海琳.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比较研究[D].渤海大学,2021.
[2]刘志武.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及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
[3]任天相.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机思维能力的提升方法[J].科技资讯,2020(11):112.